咸豆花好吃還是甜豆花好吃?自古就沒分出個勝負,這也是因為各地都有產豆花同時也被大家所喜愛,吃法不同,但本質是相同的,都是磨上黃豆加入熟石膏,制作的久了就成了豆腐,時間短點便是半凝固的豆花,在宜昌便有一種豆花,俗稱豆腐腦,是宜昌早餐時的一大亮點——峽口豆花。
峽口豆花特點及口感
宜昌人有句老話叫:"三天不吃豆花心里就發慌",拿我身邊的食客朋友來說,只要他一路過豆腐作坊總要進去瞅一瞅的,如果剛好趕上豆花制成,這掏錢討要一碗就是經常發生的事,真是毫不夸張。你若問他,豆花有多好吃,他會發揚寢不言食不語的良好作風,待吃完豆花后,豪氣的放下瓷碗,抹干凈嘴后才道:滋味千萬種,饞蟲最清楚呢!
我偶爾也會吃上一碗,其實和別個地區的豆花并無多大區別,只是可能各地方水質不同,這宜昌峽口豆花做出來外形潔白細膩,如乳似脂,也因此聞名遐邇,都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確實不無道理。并且豆花的原料干凈有營養,常吃豆花有益氣和中、生津潤燥、清熱解毒、降低膽固醇及防止血管硬化的作用,也因此宜昌人中偏愛吃豆花。
峽口豆花做法介紹
豆花的制作簡單但做起來也算復雜,和我們常見的豆腐是一個工序的,需用清水泡好黃豆磨成的豆瓣,能更好的泡發,我認為峽口豆花的特別在于他的水質,所以取宜昌水最好,做出來的味道也更接近。當豆瓣膨脹發白時撈出,加清水用石磨磨成細豆漿,用粗白布袋將豆漿過濾;再將過濾的漿汁倒入大鐵鍋里,用旺火煮開后,鑿入專用的木桶、木盆或陶瓷罐里,再將熟石膏用清水化水倒入熱豆漿內,用木瓢拌和幾下,約五分鐘即可成豆花。
豆花形成后可根據自己的愛好加入輔料,再趁熱吃最好不過了。若誠心想挑起甜咸之爭,你會發現宜昌人其實各有口味,早餐攤上,加糖的豆花和加咸菜的豆花都有售賣的,特別是用杯子裝好封口的豆花,一般小販會加入白糖,一杯一塊五,小孩子最是喜好了。還有一種最講究的吃法,則是加入用姜蒜蔥、辣椒、芝麻油、豆瓣醬配的湯料,吃起來咸辣麻清香,爽滑利口,會吃的人常常買上些許原味豆花,自己回家搭配,早中晚三餐吃著都不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