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麻錦葵科木槿屬一年生草本韌皮纖維作物。又稱洋麻、槿麻、鐘麻。起源有原產印度或熱帶非洲兩種看法。以中國、泰國、印度、前蘇聯種植較多。紅麻莖直立,高3—5米,粗1.5—2.0厘米,呈綠、紫、紅或淺紅色。葉分掌狀裂葉型和闊卵葉型。花淡黃或乳白色,花柱5裂,柱頭紫或紅色。蒴果,種子呈腎形。
息縣從四月至九月的平均氣溫為23.05℃以上。平均無霜期為220天,這對紅麻種子的發芽出苗和營養生長都十分有利。60年代初,息縣農場引進廣西南方型紅麻試種成功,平均單產麻皮達150公斤左右,典型地塊單產達到250公斤以上。其突出優點,一是抗力強,纖維束拉力40—50千克。二是纖維白,有光澤,極少斑疵。三是纖維柔軟,分離均勻,纖維束長度2米以上。常年種植30萬畝左右,80年代中期曾達到79.5萬畝左右。隨后在潢川、固始、淮濱等縣也得到很快發展,產量占全國紅麻總產量的1/5,成為我國最大的紅麻生產基地之一。其中,息縣1983年紅麻總產占河南省第一位,產值達3000多萬元,產品遠銷日本、前蘇聯和西歐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