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織柞蠶絲綢是河南的傳統工藝品。制作精致,風格獨特,馳名國內外,素有“絲綢商品之王牌”的美稱。由于河南的氣候和自然條件的關系,使絲從性能上逐漸起了變。
▽河南柞蠶絲綢歷史淵源(文化內涵)
公元二百多年晉代郭義恭在他的著作《廣志》中有這樣的記載:“有柞蠶繭、食柞葉、可以作綿。”看來當時柞繭只能作綿絮,尚不能繅絲。大約又經過兩三百年,到了唐朝時期才掌握了繅絲技術。
到了公元九百多年的北宋初期山東野人王禹的《黑裘詩》中才有用柞絲織成“山綢”的字句。到了清初,山東已成為我國柞絲業的中心,并逐漸傳入我省豫西、豫南等地。據南陽縣志記載:“西北諸山皆宜蠶,
…城內機杼之機互相聞也。”
▽河南柞蠶絲綢地域特點(產品特色)
河南的絲含膠量少,絲束勻松,解舒好。可用清水繅絲,顏色褐紅。繅制后顏色淡黃,富有光澤。每根單纖維又由許多細纖維組成,橫斷面扁平,呈鈍三角形。纖維內部有無數的毛細孔絲的強力和伸度大,耐熱性強。
還具有抗酸抗堿、絕緣、吸濕性能好等優點。由于手工繅絲,添續時時多時少,織成后,在綢面上自然形成經絲條和緯絲條,印色后,表現粗厚大方,風格獨特。手工綢要經過選絲、絡絲、整經、打緯、織綢等許多工序。
織出的柞綢,手感爽滑,柔而有骨。染色后,色澤鮮艷柔和,光彩奪。用它制做服裝,穿著輕盈、涼爽微風拂動,別有風格尤其制作裙裝,裊娜秀麗,在燈光下象珠光寶澤一樣,閃閃發光。
相傳英國女王伊麗沙白加冕或舉行盛大宴會,總愛穿上河南柞綢做的禮服,以示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