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牛是甘肅省優良的地方黃牛品種,其中心產區在素有“世界風庫”之稱的安西縣踏實、橋子和布隆吉公社,故又有“踏實牛”。
▽安西牛歷史淵源(文化內涵)
安西牛是由安西和河西走廊的黃牛,經過長期的雜交和生態馴化形成。據考,河西走廊養牛尤早,安西牛源遠流長。遠在公元前一百二十一年,河西即為匈奴游牧場所。公元前一百二十一年到公元前七十二年,
漢武帝兩次出塞遠征,曾獲馬牛七十余萬頭。公元四百三十九年,北魏拓跋帝國滅北涼,奪牛馬十萬余頭。公元四百七十一年后為河西牧業極盛時期。河西農業雖然興起較晚,但至漢代出征西域后,為“屯墾防衛”,“移民實邊”,便有農業生產和耕牛的精心選育及細致飼養。
除長期選留優良種用公母牛外,由于安西有廣闊的草場,除使役的犍牛,其他黃牛終年放牧,采食青草補充營養,只在風急雪大天補喂少量青干草。使役犍牛,以麥衣子、麥草、糜草、青蘆草舍飼喂養。
農閑放牧。農忙或冬春,補喂玉米、青稞、蠶豆、油渣為主的精飼料。由于安西冬季奇寒,夏季炎熱,日照充足,熱量豐富,干燥少雨,蒸發強烈,以及溫差大、風大等典型的大陸性氣候,故所產牛形成了耐寒、耐熱、耐粗飼、抗病力強、體質結實等突出優點。
▽安西牛地域特點(產品特色)
安西牛體質結實,毛色以黑居多,間有黃、粟、紫色、花以及其他雜色。性情溫順,易調教,體型結構近似蒙古牛,但體驅更長,體格大于河西地區其他黃牛小于慶陽地區早勝牛,是當地農業生產的主要役畜,生產性能好。深為農民所喜愛,被視為黃牛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