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特產眾多,有舉國文明的四大名點:(麻餅、烘糕、寸金、白切)。其他的如煙酒、熟食類的也很出名。下面為大家盤點安徽的特產有哪些?安徽特產是什么?
1、黃山毛峰
黃山地區,由于山高,土質好,溫暖濕潤,“晴時早晚遍地霧,陰雨成天滿山云”,云霧縹緲,很適合茶樹生長,產茶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黃山茶在400余年前就相當著名。《黃山志》稱:“蓮花庵旁就石隙養茶,多清香冷韻,襲人斷腭,謂之黃山云霧茶”。傳說這就是黃山毛峰的前身。《徽州府志》記載:“黃山產茶始于宋之嘉佑,興于明之隆慶”。真正的黃山毛峰茶何時創制,據《徽州0資料》記載,起源于清光緒年間(1875年前后),當時有位歙縣茶商謝正安(字靜和)開辦了“謝裕泰”茶行,為了迎合市場需求,清明前后,親自率人到充川、湯口等高山名園選采肥嫩芽葉,經過精細炒焙,創制了風味俱佳的優質茶,由于該茶白毫披身,芽尖似峰,取名“毛峰”,后冠以地名為“黃山毛峰”。
2、祁門紅茶
祁門紅茶,著名紅茶精品,簡稱祁紅,產于中國安徽省西南部黃山支脈區的祁門縣一帶。當地的茶樹品種高產質優,植于肥沃的紅黃土壤中,而且氣候溫和、雨水充足、日照適度,所以生葉柔嫩且內含水溶性物質豐富,又以8月份所采收的品質最佳。祁紅外形條索緊細勻整,鋒苗秀麗,色澤烏潤(俗稱“寶光”);內質清芳并帶有蜜糖香味,上品茶更蘊含著蘭花香(號稱“祁門香”),馥郁持久;湯色紅艷明亮,滋味甘鮮醇厚,葉底(泡過的茶渣)紅亮。清飲最能品味祁紅的雋永香氣,即使添加鮮奶亦不失其香醇。春天飲紅茶以它最宜,下午茶、睡前茶也很合適。祁門茶葉,唐代就已出名。據史料記載,這里在清代光緒以前,并不生產紅茶,而是盛產綠茶,制法與六安茶相仿,故曾有“安綠”之稱。光緒元年,黟縣人余干臣從福建罷官回籍經商,創設茶莊,祁門遂改制紅茶,并成為后起之秀。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祁門茶葉條索緊細秀長,湯色紅艷明亮,特別是其香氣酷似果香,又帶蘭花香,清鮮而且持久。既可單獨泡飲,也可加入牛奶調飲。祁門茶區的江西“浮梁工夫紅茶”是“祁紅”中的佼佼者,向以“香高、味醇、形美、色艷”四絕馳名于世。
3、宣紙
關于宣紙的起源在涇縣有這樣一個傳說:東漢造紙家蔡倫死后,他的弟子孔丹在皖南以造紙為業,很想造出一種世上最好的紙,為師傅畫像修譜,以表懷念之情。但年復一年難以如愿。一天,孔丹偶見一棵古老的青檀樹倒在溪邊。由于終年日曬水洗,樹皮已腐爛變白,露出一縷縷修長潔凈的纖維,孔丹取之造紙,經過反復試驗,終于造出一種質地絕妙的紙來,這便是后來有名的宣紙。宣紙中有一種名叫“四尺丹”的,就是為了紀念孔丹,一直流傳至今。胡侍的《珍珠船》中說到在唐高宗時,宣州有個修行和尚,為了抄佛經《嚴華經》,曾奉旨栽培了許多楮樹,用以制造宣紙。宣紙的原料是檀樹皮。楮樹類似檀樹,可能是這個和尚或者作者把檀樹誤認為楮樹了。《新唐書.地理志》載有:唐代“安徽宣州府產宣紙,年年進獻皇帝。”可見,宣紙那時已有名聲了。
4、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茶已有悠久歷史。據《六安州志》記載;“茶之極品,明朝始入貢”。說明六安瓜片早在明代已很出名了。特別是近幾年來,六安瓜片茶得到迅速發展,機械加工炒制獲得成功,制茶量成倍增長。
5、宣筆
安徽著名特產。由涇縣宣筆廠生產。宣筆制造已有二千多年歷史。相傳秦始皇時,蒙恬將軍南伐楚之中山(涇縣一帶),始以免毫竹管為筆,稱“秦筆”;隋開皇九年(809),改宛陵為宣城(今宣州市)后,“秦筆”亦改稱為“宣筆”。因涇縣舊屬宣州(治今宣州市),涇縣宣筆亦名“宣筆”。因品質優良,曾被列為“貢品”、“御用筆”。宣筆選料精審,工藝要求嚴格,主要以免毛、羊毛、狼毛、雞毛與獾毛為原料,要經過選料、修筆、套裝、刻字等工序。宣筆有“裝潢雅致、毛純耐用、剛柔適中、尖圓齊健”的獨特風格。其種類較多,有260個品種,其中“古法胎毫”、“玉管宣筆”、“安吳遺訓”、“黃山煙霧”、“夢筆生花”等為珍貴名筆。而“古法胎毫”、“夢筆生花”、及“蓮蓬斗筆”等品種,別具風格,為國內獨一無二,深受書畫家好評。大書法家王羲之、柳公權為了取得宣筆,曾向宣州筆工陳氏和諸葛氏寫過“求筆貼”。書畫家劉海粟贊宣筆為“宣筆縱橫,蟬蛻龍變”,同時他還監制“蓮蓬斗筆”的生產,造型別致狀如蓮子,很受文人墨客歡迎。涇縣宣筆廠生產的高級書畫筆,除供應北京榮寶齋、上海朵云軒等書畫店和國內20多個省市外,每年還出口10多萬支,遠銷日本、東南亞、西歐及美洲等地。
6、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是中國歷史名茶,創制于1900年。1915年,太平猴魁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金質獎章。新中國建立后,1955年,太平猴魁又被評為全國十大名茶之一。
7、碭山酥梨
碭山酥梨是我國果品中的名產。它以果實碩大,黃亮美色,皮薄多汁,肉多核小,甘甜酥脆等特點,馳名海內外。
碭山酥梨含有糖份,礦物質,有機酸和多種維生素,營養極為豐富,是不可多得的果中佳品,除鮮食外,還可加工成梨酒、梨膏梨糖和罐頭等,是食品工業的重要原料。梨汁、梨膏具有去熱清痰止咳潤肺等藥用價值,是人們日常十分喜愛的輔助藥劑。碭山酥梨的主要品種有:金蓋酥、白皮酥、青皮酥和伏酥等當家品種。其中以金蓋酥品種質量最佳。1987年碭山全縣產梨一億多斤。
8、符離集燒雞
符離集燒雞(Red-CookedChicken,FulijiStyle)屬于安徽沿淮風味,已有千年的歷史,產于安徽省宿州市北30里位于京滬鐵路大動脈上的符離鎮。燒雞起源有幾種版本,近代版本是最早在煮熟后要抹上一層紅曲,故而過去不叫燒雞而叫紅雞,然后在學習了道口燒雞的基礎上幾經改進提高,逐漸形成現在的符離集燒雞。其與道口雞所不同處,主要在于香料。這種燒雞以管、魏、韓三家的制品最為出名,被列入我國名肴之林。
9、徽墨
安徽文房四寶之一,因產于古徽州府得名,績溪為其主要產地。徽墨享有"落紙加深,萬載存真"之譽。具有色澤黑潤,入紙不暈,歷久不褪色、馨香濃郁、防腐防蛀、造型美觀、裝潢典雅等特色,為書畫家必備佳品,雖歷史悠久自南唐,盛于兩宋、明、清。原料名貴,工藝精細、品質優良,為歷代貢品。
10、來安花紅
相傳,在清朝嘉慶年間(公元1796-1820年),來安籍三品京官吳棠,向皇帝呈獻來安特產“林檎”;萬歲觀其果,色澤鮮艷象紅花,品嘗果味,甘甜似有桂花清香,禁不住連聲稱贊:“花紅也!花紅也!”并當即封為“來安花紅”,傳旨來安,歲歲納貢。從此,林檎易名“花紅”,身價倍增。
11、口孜大蒜
大蒜,是群眾大分喜愛的大眾化食品,最新科研成果表明,它不僅有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增進食欲,助消化之功能,而且還有殺菌抗癌的特殊效果。口孜大蒜有白皮和紫皮兩種。又有無苔蒜和苔蒜之分,不論何種蒜,其蒜均優于其它蒜種,它肉厚皮薄,瓣大整齊,蒜味濃郁,有民謠贊美:“口孜、楊樓出大蒜,給個金馬都不換。”每逢收獲季節,各地商賈云集,一列火車將口孜大蒜運往全國各地。近年來,當地農民還在大蒜的加工上做文章,蒜片、蒜粉、蒜油產品遠銷香港、日本等地,為當地農民帶來頗豐的收入。
12、古井貢酒
古井貢酒屬濃香型大曲酒,產于安徽省亳州減店集。此地有一古井,據傳是南北朝時的遺跡。井水清澈透明,飲之甘甜潤喉,有“天下名井”之稱。當地人用井水釀酒,效果極佳。明萬歷年間,被作為名產進貢,一直延至清代都列為“貢品”,遂得名“古井貢酒”。古井貢酒“顏色如水晶,香醇如幽蘭,入口甘美醇和,味經久不息”,先后多次被評為國家名酒,蜚聲中外。
13、靈璧石
靈璧縣因盛產玉石,故得名"靈璧".靈璧石分奇石,磬石和大理石.奇石天然神韻,叩之有聲,清帝乾隆御封其為"天下第一石".磬石為靈璧獨有,色如墨玉,敲擊可發出美妙的聲音,俗稱"八音石",四千年前古人即用之制作磬石編鐘.磬石工藝品和大理石板材遠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
14、舒城貢席
舒席又稱“龍舒貢席”,產于六安舒城、安慶潛山、懷寧等縣。因潛山古稱舒州,而得名“舒席”。舒席是弛名中外的傳統手工藝品,其選料精嚴,專用水竹。竹篾通過剖、刮、煮、曬等工序后方可編織。舒席色澤鮮艷,柔軟光滑,折卷不斷。其特點涼爽消汗,不腐不蛀,經久耐用,攜帶方便。舒席不但是有實用價值的夏令佳品,也是精湛的手工藝品,凡古今字畫,翎毛花卉均可編織得惟妙惟肖。現舒席已暢銷世界各地,享有盛譽。
15、徽州漆器
有100多年的歷史,它是利用天然植物提煉的一種生漆,摻以綠松石,丹砂,珊瑚,青筋籃,朱砂等有色礦,動物質調和而成(稱土漆,菠蘿漆),用它漆成的硯盒,果盒,筆筒,筆桿,徽籃,花瓶等漆器,五彩斑斕,絢麗奪目。清康熙年間,徽州漆器藝人用土漆制砂硯,木質內坯,生漆涂就,小巧,古樸,便于攜帶,可與石硯媲美。漆器與竹編工藝融匯,制品涂彩描金,美觀耐用,是一種獨具地方特色的工藝品。
16、岳西翠蘭
岳西翠蘭于1985年試制定型,當年被評為全國十一種名茶這一,獲農牧漁業部優質產品獎.此茶選用芽頭均勻的一芽二葉,精工焙制而成.茶芽形似蘭花初放,色澤鮮綠,細毫顯露;飲嘗則滋味醇濃爽口,嫩香持久,令人心曠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