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知名特色美食推薦尕面片尕面片是西北地區頗具特色的一款家常面食。尕面片的形狀很有特色,小巧細致。因與不同的湯料、醬料混合,有的做成湯面,有的做成炒面片。
尕面片
尕面片是西北地區頗具特色的一款家常面食。尕面片的形狀很有特色,小巧細致。因與不同的湯料、醬料混合,有的做成湯面,有的做成炒面片,每種吃法都各具特色,值得一嘗。
老酸奶
海北的酸奶是那種固體的老式酸奶,非常鮮嫩,有淡淡酸味,開胃不膩人。藏民的帳篷里都有出售,都是現擠的牛奶制作而成,值得一嘗。
雜碎湯
雜碎湯是海北的特色小吃,用煮熟的牛羊的頭、心、肺、腸、胃、四蹄等制作而成,俗稱“下水",雜碎湯即雜碎煮成的湯,湯中加一些干蔥絲等調味品,香味濃,既能補身、耐饑,又能抗寒。
烤羊肉
烤羊肉是海北的特色美食,肉質新鮮彈嫩,配上特色佐料,口味地道,值得一嘗。
門源回族自治縣清蒸牛蹄筋
清蒸牛蹄筋是青海回族人民筵席中常見的地方特色菜肴之一,在清真飯館里被列為地方風味菜。此菜淡嫩不膩,質地猶如海參,頗有高原鄉土味,在內地很難吃到它。
門源回族自治縣酸奶
在門源,酸奶有農區和牧區兩種。牧區的酸奶用牦牛奶制作,這種酸奶表層結為含奶油的黃色硬脂奶皮,扒開奶皮,軟嫩黏稠的酸奶象豆腐腦一樣潔白如雪,芳香撲鼻,入口酸甜涼爽宜人。農區制作的酸奶主要用犏牛和黃牛奶制作。這種酸奶表層金黃,鮮嫩潔白,加上一勺白砂糖,味道酸中帶甜,價廉質優、食用方便。
門源回族自治縣手抓羊肉
在門源,人們將大塊的羊肉煮熟后直接用手抓起來吃,為此,就形象地叫它“手抓羊肉”,時間長了,人們把羊肉二字省略了,直接叫“手抓”。當地民間煮手抓,講究的是新鮮和原汁原味。
門源回族自治縣奶皮
是門源回族的特產,是牛奶制品中十分可口的營養食品,它主要用牦牛、犏牛奶制作。其方法是將鮮牛奶入鍋煮熟后,使水分慢慢蒸發,奶汁濃縮在鍋底凝結成圓形奶餅,用搟面杖輕輕挑起,折成半圓,放陰涼處陰干即成。門源奶皮色彩清新迷人,入口奶油溢香,酥柔味美,不油不膩,不但可供日常食用,而且還是待客饋贈的上品。
海晏縣海晏羊腸面
海晏羊腸面是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的特色小吃。海晏羊腸面湯色淡黃,腸段潔凈,肥腸粉白,面條金黃蔥末浮上,蘿卜丁沉在碗中,腸段細脆餡軟,面條悠長爽口,廣受歡迎,值得品嘗。
海晏縣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是青海高原牧民對羊肉的一種獨特吃法。因吃時一手持刀切割,一手抓肉入口而得名。烹調方法十分簡單,先以新鮮羊肉用水煮熟,再加鹽或蘸鹽即可食用。經過烹制的羊肉熟而不爛,肉味鮮美。原為牧民在游牧過程中的一種簡便進餐方法,現已成為富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風味食品之一。
海晏縣酸奶
酸奶是草原上獨特的奶制冷飲。從盛夏到深秋,當牧業區產奶旺季到來時,也是制作清涼鮮嫩的酸奶季節。在農業區和半農半牧地區,也有吃酸奶的習慣。特別是回族同胞,他們用小碗裝熟牛奶制作酸奶,并特意在碗口滴上幾滴菜油,表層奶皮金黃,油漬點點,潔白如脂,芳香撲鼻,鮮嫩質細,清涼微酸,加一勺白糖,酸中帶甜,更是涼爽可口。在旅途勞頓時吃上一碗酸奶,能解渴、消熱、開胃,一身的疲勞便會蕩然消失。
海晏縣面片
面片是海晏縣群眾十分喜愛也十分普及的一種面食,做法簡單易行,可以不用工具,一般是先將面調揉好,或切成短條,或者先團成餅狀,待下鍋時再切成短條,鍋里煮好相應的蔬菜、肉等后,兩手將短條面壓開,拉長,一手拿面條,一手揪為方塊下到鍋里,配上羊肉湯,吃起來香綿可口,讓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