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江知名特色美食推薦番薯粥番薯粥一般為潮汕人所喜愛,一般是早餐吃的。配上一些自家泡的咸菜(酸菜)或者來一碟黑橄欖,風味無窮。
番薯粥
番薯粥一般為潮汕人所喜愛,一般是早餐吃的。配上一些自家泡的咸菜(酸菜)或者來一碟黑橄欖,風味無窮。
該粥方適用于便血、便秘、產后缺乳、夜盲癥等疾病的治療或預防,此方選自《粥譜》。新鮮紅薯半斤,粳米2~3兩,白糖適量。粥譜》稱:“紅薯粥。益氣厚腸胃耐用饑。”由于紅薯粥香甜可口,因此,老幼咸宜。由于紅薯粥含多量糖份,所以患糖尿病的人,不宜選用。另外,在囑工薯粥時,一定要趁熱服食,冷了后吃或吃后受涼,都容易引起泛酸,醋心。
油泡新魷
先將鮮魷魚用清水洗凈去膜后,拿上砧板用斜刀放橫在直花紋,切成三角塊,盛在碗里,蘸上薄粉水和味料待用。
將鮮魷魚放進油鼎用溫油溜炸撈起,把蒜米、紅椒末放進鼎里炒至蒜米變成金黃色。
將魷魚倒進鼎里,用手勺推動,再加入味料(味料要光對在碗內淋入),即炒即起。
爽脆香滑,滋味濃郁。
春砂仁鯽魚湯
本湯味極鮮美,芳香誘人。
將活鯽魚宰殺后,去鱗及內臟洗凈,懸吊瀝水。待鍋中油熱后將魚煎至微黃,煽蔥及姜加清湯及黃酒、味精、食鹽用武水煮沸,然后用中火繼續煮至魚湯呈白色,將春砂仁末、豆蔻粉用紗布包好投入同煮,待魚肉熟即可。
砂仁消食開胃,溫脾止瀉,溫胃止嘔,行氣化濕;豆蔻燥濕健脾,溫胃止嘔;鯽魚健脾利濕,滋養臟腑。因此本品具有健脾補虛,行氣利水之功效。適用于脾胃虛弱,虛寒氣脹,脘腹脹痛,食欲不振,體虛水濕停滯,腹水及水腫等患者。但不宜與芥萊同食,鯽魚不能與麥門冬同煮。
灰糍
灰糍的制作方法是采用新鮮糯米粉,先將粉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用水潤濕,壓成一個個小手巴掌大的圓餅,放到鑊中煮熟。把煮熟的粉團撈上來,與另一部分粉攪和,做成一個個餅坯。下一部是在鑊里放上槐花汁,將餅坯放進槐花汁中煮透。再用盆撈上煮好的餅,待熱氣稍退,用木棒將煮好的餅坯攪爛,重新捏成一個個餅,這些餅呈金黃色,用糖汁和著人口,清甜可口,涼氣生津。
烤茄子
將新鮮茄子放在炭火上烤至皮呈深褐色,取出,以極快的速度剝去皮。
把茄子肉切成段,裝盆,撇上木魚花,配以生姜泥和黃瓜。
木魚湯加濃口醬油、味淋、清酒及海鮮素,燒開,作為跟汁。
取墨魚內囊,雄墨魚選其精巢,雌墨魚選其卵巢和緾卵腺,合在一起捏碎調勻成濃膠體,然后取適量在油鍋里攤煎成餅狀,以慢火雙面翻煎即可。煎成的墨魚餅色澤微黃,口感鮮韌。
墨魚餅可制作多種菜肴,冷熱皆宜,炒煲均可。作冷盤,只需把墨魚餅加熱后切片,即可裝盤;作熱炒,切片后加白菜梗、黑木耳或菜椒,色澤分明,相得益彰;如煲湯,既可與小排骨合煲,也可與花菜合煮,都鮮嫩可口。尤其是后者,洞頭的花菜,莖細長,質細嫩,味微甜,與墨魚餅共煲,那真是地道的洞頭漁家菜,絕配。
撈飯
撈飯是上黨地區一種農家主食,主要材料是小米,食之營養有加,持久耐消。
先將米放在鍋中煮到七八成熟,然后用密的漏勺撈出(漏勺一般是竹器),放入甑子中蒸熟。煮飯時留下的即為米湯,可以用來拌菜,也可以直接喝。電飯鍋普及后,普通人家基本上很少用這種方式做飯了。如果是要做大量的米飯,這依然是一個常用的方法。
鵝掌扒廣肚
“鵝掌扒廣肚”是廣州傳統名菜,常登高檔宴席,深受顧客青睞。
菜品口感:顏色淡黃,滋味濃醇,鮮香滑糯,清淡爽口。
蛋茸牛肉羹
把牛肉剁成茸,用醬油、小蘇打拌勻,然后加油,靜置30分鐘;
將腌過的牛肉茸放入沸水鍋滾(氽)至僅熟,用笊籬撈起;
中火燒熱炒鍋,下油,烹黃酒,加開水1500毫升、精鹽、味精、胡椒粉、香油和牛肉茸,燒至微沸,用濕淀粉調稀勾芡;
將炒鍋端離火口,把已攪拌的雞蛋液徐徐倒入鍋中,邊倒邊順同一方向攪成糊,后淋油推勻,盛入湯窩即成。
蛋茸牛肉羹的特色:肉軟嫩,蛋香滑,羹鮮稠濃。
馬鮫魚飯
鍋內熱油,放入姜蒜爆香。把魚肉和豬肉的肉糜攪拌好放進去翻炒。以免粘鍋,快遞翻炒,炒均勻。炒到肉的顏色變白加入鹽,雞精,白糖,生抽,蠔油繼續翻炒。調味料拌勻以后加入之前煲熟的米飯進去翻炒。繼續翻炒,這時要翻炒均勻,讓米飯和魚肉混合均勻,這樣才更入味更香,怕粘鍋,中途要適當加一點點水進去,然后加之前切好的小蔥進去翻勻。炒勻就可以出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