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梁地處中華文明的發祥地--黃河中游,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早在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這里生息。伴隨著人類的生存繁衍,先民們創造出了豐富的飲食文化,留下了多彩的各種風味小吃。
著名的有柳林芝麻餅、汾陽石子餅、臨縣鋤片、汾陽擦酥餅、汾陽囫孿、孝義火燒、興縣拉絲烙餅、茄團、八仙人、嵐縣榆皮面饸咯、汾陽芝麻彈、臨縣火燒、敷踏踏、翻身火燒、月餅、油果子、糯米糕、攤惶兒、錢錢飯、孟門熬、興縣冒湯、圪垛、攸面栲栳、拿糕、花饃饃、包蛋饃饃、抿尖、貼尖、擦尖、捏缽子、發糕、和子飯、柳林碗脫、炒面、碾墊、旋兒粉、合楞子、文水豆腐皮、糜子粉、粉皮、山藥絲、摩擦擦、炒惡、蘸豆腐、蝦醬豆腐、山藥擦擦、辣菜、炒碗脫、中陽柏子羊肉、興縣羊雜割、汾陽裹餡糖、沙棘湯、酸菜、酸咸菜等。
中陽柏子羊肉
柏子山羊肉是中陽縣的著名傳統特產,素以鮮嫩清香、無腥膻味而聞名于省內外。被當地人譽為“土人參”“補心丸”,頗受消費者的歡迎。中陽縣地處呂梁山西麓。這里滿山遍野生長著小地柏和古老的柏樹林。這里飼養的山羊,一代又一代地以柏籽、柏葉為食,渴則飲含有相對的山泉水,故產的羊肉風味獨特,柏子羊肉由此得名。因柏籽、柏葉有養心、安神、潤燥之功效,山羊常食此物,在體內發生了作用,所產的羊肉也就與眾不同了,歷來被視為驅寒滋補珍品,為“三晉百寶”之一。柏子羊肉肉質細密,紋理清晰,味道鮮美,有獨特的柏香味。用這種羊肉烹制出的菜肴,不腥不膻,味美異常。經測定,柏子山羊肉蛋白質含量為20%多,比一般羊肉高5%左右,脂肪含量為20%左右,熱量達103萬焦耳,磷含量為151毫克,此外肉中還含有各種礦物質和維生素B1、B2等營養成分,是一種理想的保健食品。醫學界認為:柏子羊肉具有開胃健脾、理氣調血、養神安心、驅寒止痛之功效。當地的老人、產婦常把柏子羊肉作為高級滋補美食。老年人若堅持每年吃一只柏子羊之肉,可益壽延年。正因如此,每當宰羊季節,許多省內外的美食家都爭著到此地購買羊肉。目前,中陽縣已有柏子山羊1.5萬多只,為適應改革開放形勢的需要,該縣已成立了柏子羊協會,專門進行柏子山羊的開發研究。
興縣羊雜割
以羊骨熬湯,羊雜碎切成小片放湯內煮熟,加佐料而食。味鮮美,濃香,熱量高,營養豐富,為冬令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