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假如你到臺灣沒有買珊瑚,真可謂一大損失。珊瑚雖然沒有鉆石的絕代風華,也缺少黃金的富寶貴氣派,但它光芒內斂,色澤溫潤,你可知道上品珊瑚比黃金還貴重?
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珊瑚就有許多美傳。據說當時一艘商船在意大利那不勒斯灣觸礁,此礁正是一棵色彩絢麗的“石樹”,人船安然無羔,從此珊瑚被視為吉祥之物,代表平安、如意。在日本和朝鮮半島南部,珊瑚是女兒出嫁不可少的妝禮。阿拉伯人舉行宗教儀式時,一定要佩帶珊瑚祈神降福。我國古代則將珊瑚列為“七寶”之一,在《無量壽經》及《金剛般若經》等佛書上均有記載。當時人們認為,身帶珊瑚,可驅風寒,避災難。
珊瑚是一種腔腸動物,外形呈樹枝狀,大多棲生于水深不超過二百米的巖礁海域、海藻密集地帶。目前全世界已開采珊瑚的海域有意大利,日本八重島、三子島、硫磺島,美國中途島及我國臺灣沿海。最先發現珊瑚的國家是意大利,在東方則是日本。臺灣省于1923年首次在基隆、瑞芳海中發現珊瑚,經專家鑒定其色澤品質遠超意、日。后來,由于大量開采,并引進先進的加工技術,1979年為最盛時期,臺灣珊瑚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80%,臺灣省因此被譽為“珊瑚王國”。而當時澎湖一地的產量占了臺灣省總產量的70%,且珊瑚品質極佳,因此,澎湖也被稱為“珊瑚之鄉”。1979年10月,臺灣漁民曾在宜蘭龜山島外撈獲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珊瑚,重70.5公斤,高125厘米。這株珊瑚王已在海底生活了二萬一千年。為讓游客大飽眼福,海山珊瑚公司以高價買下,陳列于該公司展覽館。迄今,臺灣省附近發現的珊瑚產區有:澎湖、蘭嶼、綠島、蘇澳、彭佳嶼等。
珊瑚采回后,大部分被送進加工廠,制成工藝品。臺灣的珊瑚加工廠多達四、五百家,大部分集中于澎湖、蘇澳和臺北一帶。加工師傅把小枝搭配玉類,做成花蟲鳥獸,用來鑲嵌屏風等藝術品,或切成短枝,串成拙樸可愛的珊瑚項鏈;中枝可做素面戒指,圓珠項鏈和耳環,如有局部枯朽,則可依勢雕刻成各種花樣的首飾和擺設飾物;大枝如完整無缺形狀美觀,則多留原狀作擺設,極富天然美,有的也雕刻為珍貴的藝術品,如人像、花鳥等。珊瑚密度高,易于加工,若以黃白K金鑲嵌珊瑚制成首飾十分美觀,珊瑚加工品還有手鐲、發簪、袖扣、別針等各種款式。其雕刻藝術品大多制成八仙、十二生肖、觀音、彌勒佛、美女、花鳥等,莫不栩栩如生,趣味盎然,那鮮艷欲滴的色澤,真令人喜愛。
臺灣珊瑚的種類達三百種以上,顏色有白、粉紅、綠、紫藍、黑等。其中深紅色品質堅硬,組織均勻,采撈困難,因此價格比較貴,依次為桃紅色、白色等。但是,粉紅類中被稱為“天使膚色”的珊瑚,顏色淡柔瑩潔又極勻稱,可搭配任何色彩的服裝,在自然光下,色澤高雅迷人,其上品比深紅珊瑚還貴,歐美人士最為喜愛。
珊瑚是臺灣特產中經濟價值最高的外銷品。目前臺灣珊瑚95%外銷,日本、歐美等國家的工商業者、游客到臺時常不忘帶一些海中瑰寶—珊瑚藝品回國。臺灣珊瑚遠銷英、美、法、意、日、中東、印度等國家和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