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葉姿優雅,花色高潔,香氣清幽,是歷來公認的高貴花卉,在我國,與梅、竹、菊并稱為“四君子”,孔子稱之為“王者香”。蘭花不但經常比詩,也常入畫,文人雅士多用它比喻人的氣節堅貞,由此可見,蘭花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臺灣處于熱帶、亞熱帶地區,濕度高,氣溫適中,溫暖又不太炎熱,日照充分,空氣流通,適合于蘭花的生長。蘭花原長在溫暖濕潤,林木蒼郁,面南而開曠的山谷,后來有心人的移植推廣,才由深山和少數人擁有的貴族花卉,變成一種大眾的園藝作物,廣為種植,在房舍庭院隨處可見。它不僅供人觀賞,亦是怡情養性的一種休閑方式,是以古人有云:“養蘭即養心”。蘭花也可作藥,我國偉大醫學家李時珍寫的《本草綱目》中,記載蘭一名水香,煮水可以療風。
臺灣盛行養蘭,培植了繁多的蘭種,有的靠養蘭致富。蘭花品種不同,身份起落很大,一盆蘭花價值新臺幣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也有高達數百萬元,真正稀世名貴蘭花,花主多視家珍,不肯輕易割愛。
蘭花為多年生菊科植物,有附在樹干、枝條、巖石上氣生,有在泥土中地生,還有靠腐爛物體供給養分的腐生。根據生長的環境、品種的不同,其開花期、花形、色彩鮮艷程度等特性各異。臺灣的蘭花大致可分本地野生、外來移植和雜交的三種類型。
臺灣的野生蘭有八屬三百六十種,占野生高等植物的十分之一。在臺灣最北端的富貴角或野柳一帶海岸,有一種叫“白及”的蘭花,生長在海岸的巖石上,受海風吹拂,陽光暴曬,仍能欣欣向榮,花開遍地,山地的溪流岸邊,同樣可以看到這種植物。鳥仔花是一種大型地生蘭,在山麓農家的田梗上常常可以發現,甚至在城市公園或校園里,也可以采到一種叫盤龍參的蘭花,真是所謂“十步之內,必有芳草”。但是因為平原或山麓大多已經開發。有名氣的蘭花已不多見,只有在海拔低的臺東、恒春、蘭嶼能見到豹紋蘭、石蘭、蝴蝶蘭等名花。其中蘭嶼有四十余種野生蘭花。蘭嶼原名為紅頭嶼,因盛產蘭花而易名,其中蝴蝶蘭最為名貴,在國際性花展中,多次得冠軍。蝴蝶蘭為氣生蘭,長在當地的中榕樹上,莖短葉寬而厚,綠色或深綠色,具有銀灰色斑紋,每年二至五月開花,花梗長而分枝,花多時可達二、三百朵,少者數十朵,花形似蝴蝶。有純白、淡紅、深紫多種,而以白色帶有濃郁香味者為上品。海風吹過,花枝搖曳如彩蝶飛舞,多彩多姿,香氣沁人肺腑,清新可愛。從前,船到本島,當地高山族耶美人多采集蘭花與船員交換衣料、日用品,如今,留下甚小,不入深山很難見到。
臺灣五百米上下的山地是野生蘭花最多的地帶,分布有中國蘭、石斛蘭、根節蘭等觀賞性的蘭花。一千八百米以上溫帶地方只有少數的春蘭、九華蘭、一葉蘭、根節蘭生長,多屬氣生。一葉蘭和阿里山無葉蘭為臺灣特產,無葉蘭的地下莖橫臥地下,呈圓柱狀。地上莖直立無葉,僅有白色磷片數枚,著生于上,無葉綠素,莖端有花一、二朵。在臺灣還有與江浙,福建同種的野生蘭、如素心蘭、報歲蘭等。素心蘭在夏季開花,在酷熱的盛夏,在客廳或書房放置一、二盆素心蘭,可清香消暑,使人意閑心靜。臺灣野生素心蘭有金色素心蘭和大屯素心蘭,長在大屯山和金山帶,由于游客大量擷取,已難于一見,大多是人工栽培。素心蘭一球莖可抽出葉二、三枚,一莖長花七到十朵不等,七八月相繼開出淡黃色清香花,花期長達一個月。報歲蘭在年尾歲首時節開花,故得此名,是大型地生蘭,植株呈淡黃色,密布紫紋或斑點,或呈濃紫色,色彩分明美觀,花味芬芳繞鼻。在苗栗、臺北、花蓮縣山中還發現桃紅、翠綠和嫣紅三種報歲蘭新品種,愛蘭者不惜高價爭購。另外臺北縣山中生長的金華山蘭變種,葉面上有很多鮮明金線,甚為美麗,花蓮縣山中出產的瑞玉蘭,青葉上有雪白的條紋,極為雅致。
外國移植到臺灣的蘭花,日本據據臺時期就有十幾種,臺灣收復后,從美、英、法等國家進口我種,有人利用中外蘭種雜交,雙培育出十幾種新品種。如臺灣有名的嘉德麗雅蘭屬于雜交品種,花色、花型華麗,芬香,四季都有不同開花的品種。花色豐富多彩,除純白、粉紅、朱紅、橙紅、紫紅、黃色之外,尚有白花紅舌、黃花紅舌等。花期有二至三星期,繁殖靠分株法以及種子無菌培養,繁殖實生苗。這種花因為高雅華麗,花輪大且均,花瓣花唇色澤鮮艷,雍容華貴,栽培容易,種植甚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