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暮初夏,芳草如茵,柳絮飄飛的時節,臺灣樹林中有一種著名杜鵑鳥,日夜叫喚得凄婉動人。相傳同父不同母的兄弟倆,手足情深,后母偏愛弟弟,想害死他的哥哥。一天,后母叫兄弟倆帶豆種上山種植,豆種發芽方準回家。后母暗中給哥哥炒熟的豆種。弟弟的生豆種播下發芽后回家,知道母親有意害死哥哥,上山尋找,并高呼“哥啊!哥啊!”但未能尋見,至力竭聲嘶,嘔血而死。所嘔之血化為杜鵑花,魂化為杜鵑鳥,雖然這只是傳說而已,但去凄絕哀婉,動人心弦。實際杜鵑只不過是一種候鳥。啼聲是賣弄歌喉博取雌鳥情愛的信號,而杜鵑花則是植物學上屬于杜鵑科的花木。
植物杜鵑種類繁多,全球約有一千種以上,分布在北半球熱帶的山區以至寒帶,沿著喜馬拉雅山脈東西向伸長,我國西藏、去貴高原、四川等地是杜鵑屬植物野生種類集中的地方,約占總數的三分之二,臺灣有野生杜鵑二十二種,是杜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勝地。園藝上的杜鵑一般分為杜鵑類與躑躅類。
春節一過,野外的山坡上,深山里,野生杜鵑競艷繽飛,其中著名于世的有西施花、森氏杜鵑、玉山杜鵑、紅星杜鵑、臺灣杜鵑,阿里山杜鵑等神韻迷人。臺北近郊、內湖、陽明山的西施花,樹高十米,每一花蕾僅具一花,花林長在迎溪流的闊葉林中,猶如綠蔭中的煙霞,被人稱為“幻影中的花朵”。森氏杜鵑在高山闊針葉樹混生林或針葉樹林中,均可見到,因恰在云霧帶,霧中盛開,神秘而瀟灑,美姿為臺灣野生杜鵑之冠。生長海拔最高,往往在峰頂巖石上矮生的玉山杜鵑,與臺灣冷松等形成葡蔔狀矮樹海,五月中旬盛開,滿山遍野,一片絢料,與玉山頂峰皚皚白雪相輝映,令人留連忘返。
平戶杜鵑、久留米杜鵑生于長陽明山、臺灣大學等地,紫色、淡紫色、橙紅色、粉紅色、紅色、桃色、白色等,濃淡雅致,花姿豐富,花色艷麗,花開四季。
春游時節,成千上萬人到陽明山賞花。但卻有許多游客留連在臺灣大學校園,欣賞那里杜鵑花特有的風姿。那里的小花海,白、紅、粉紅和紫色的花朵交織成錦繡圖案,在陽光下閃耀著鮮艷的色彩,其中尤其逗人喜愛,因為白色的花朵上,常常鑲嵌著紫紅色的斑點或條紋,有時甚至整朵花都變成紫紅色、粉紅色,而粉紅色的花又可以變成紫色,令人感到好玩。還有一種“不開花的”的杜鵑,花苞不開,僅柱頭伸出花蕾外面,遠看就象樹上插滿了一根根紅蠟燭,相當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