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傘的生產堪稱世界第一,外銷許多國家和地區。然而,人們可曾知道,在這各種各樣的傘里,最具有臺灣地方特色的是美濃鎮的紙傘。
紙傘是我國傳統的手工藝品,古色古香的紙傘涵蘊著炎黃子孫手、腦的靈巧與細思,也豐富了歷代詩人騷客吟詠的雅典。
在臺灣的客家人,不僅把傘作為實用工具,而且象征著吉祥如意。男孩十六歲舉行成年典禮時,父母要送他一對紙傘,祝福其長大長年;女兒出嫁的嫁妝,也要陪上兩把傘,以“紙”與“子”同音的意義,祝愿其“早生貴子”,且因傘展開呈圓形,有圓滿的含義,送傘還表達父母祝愿成年子女家庭和睦,生活美滿的情感。
此外,在一些宗教儀式或慶典游行中,傘還被作為驅逐邪惡的象征,因“傘”與“閃”諧音,意味著妖魔鬼怪見持傘者,便要閃開,意味儀式必定成功。在現代人們的生活中,傘還出現在舞臺上、藝術品和裝飾品中。
美濃紙傘歷史悠久。正是人們對傘的運用越來越廣泛的迫切要求下,由林義雄創立的“美濃廣榮興紙傘廠”,發動美濃藝人對傳統紙傘的制作方法進行了研究、改革和發展,使美濃紙傘更具有吸引力。
美濃紙傘選料精良,制傘人要挑選甲等的孟宗竹、上等的紙和油。制作時把鋸過的竹泡在水里作防蛀處理,再用浸泡進的竹筒制作的傘骨,而后穿洞,編排,穿線,定型等,經過十幾道工序,最后美化傘面,就成了一把把典雅、美觀、細巧的紙傘。美濃傘的制作過程看似無奇,實則奧妙之處令人贊嘆,每個步驟都需有慧眼和巧手,才能恰到好處。尤其美化傘面更需匠心獨具,制傘師傅以執著的態度,靈巧的手藝,始終賦予紙傘一個古樸細致的面貌。1980年,美濃紙傘代表臺灣省參加“比利時觀光民俗”大展,獲得國外人士的一致好評,外銷訂單源源涌來。
可是,美濃的制傘者并不以此為滿足,為使美濃紙傘式樣更新穎,他們的技藝精益求精,除了力求使傘柄輕巧圓滑,還把主要精力花在花樣和傘面圖案的創新設計上,讓紙傘更具有獨特的品貌與風味。有時,他們把人們熟悉的傳說人物展現在傘面上,讓古典與傳統的浪漫融合一體;有時以花草鳥獸為圖形,用艷麗的色彩使紙傘顯得更生動和美觀;有的采用吉祥的字詞潤飾傘面,使其更具有臺灣的鄉土氣息。在美濃傘匠的努力下,傳統的美濃紙傘又煥發新的藝術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