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雉是臺灣獨有而最珍貴的鳥,全世界約有雉雞一百二余種,而臺灣帝雉卻是其中較珍貴的一種。帝雉經常棲息在臺灣中部及東部海拔兩千至三千米高山的森林或竹林中,體型比山雞略大,雄鳥全身的羽毛呈有光彩的暗紫藍色,臉及冠均為鮮紅色,尾巴特長,有十二、三條白色“狹橫帶”花紋,足為綠褐色。雌鳥全身呈赤褐色,頭頸略帶橄欖色,腹部有白斑,羽毛與雄雉迥異。
帝雉的鳴啼聲清脆動聽,其性情猶如閨秀美人羞見人面,每日晨錯出現在山間,捕食昆蟲,太陽升起則隱身在濃蔭“深閨”里,晚霞滿天帝雉卻扭怩作態飄然出現,捕食跳躍將棲的昆蟲,爾后它的倩影又如驚鴻一瞥被夜幕遮住。
帝雉每年五個到八月之間生蛋繁殖,約二十八孵化成小雉。巢是用枯葉、干草筑在樹上,多分布在臺灣高山地區濃密潮濕的叢林中。目前在阿里山、埔里、臺北的烏來還可以見到帝雉的蹤跡。臺灣高山族常捕它,用其美麗的羽毛作頭飾。外國養鳥專家多出高價收購,以供研究飼養。臺灣發行的鳥類郵票中,也采用帝雉為圖,作為臺灣珍禽加以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