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醬菜,大多以鮮、嫰、甜、脆的風味為主。但老年人牙口不好,嚼不動以脆、嫩為主的咸菜。北京醬園子為此生產了一種專供老年人食用的特制醬菜,叫做桂花糖熟芥,俗名叫“熟疙疸”。這種醬菜以西單天源醬園腌制的最出名。
天源醬園,是北京著名的醬園,與前門外的六必居齊名,于清朝同治八年開業。桂花糖熟芥,即是它的特味醬菜之一。
桂花糖熟芥的制做方法,來自清宮御膳房,始于康熙。原來康熙年老之后,喜食各樣粥品及松軟點心。脆硬的咸菜,不易咀嚼,御廚遂進以煮熟的桂花糖熟芥,受到康熙的贊賞。后來,這種宮廷醬菜傳到民間,天源醬園按照傳統工藝腌制,成為膾炙人口的名品。天源桂花糖熟芥的芥頭,系選用通縣種植的“兩道眉”芥菜頭,每個要在二兩半到三兩之間的。洗凈之后,以保存的咸湯,加上白糖、桂花,放在文火上燜煮三小時以上。完全煮透后,撈出晾涼,疙疸呈褐紅色,質軟而芥頭不碎,味道咸中帶甜,柔軟好吃。所用的咸湯必須是老湯,逐年保存起來,年年續用,做的熟芥風味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