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盛齋的五香醬羊肉,是北京著名的清真風味食品。它的制作技術,源于清宮御膳房。
月盛齋開業于清乾隆四十年,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它的創始人叫馬慶瑞,原是在前門荷包巷開設羊肉鋪的一位回民。荷包巷離紫禁城很近,宮里在祭祀大典的時候,要外購全羊。馬慶瑞常常支應這宗差使,同御膳房的人搞得很熟。他從一位御廚口中,得到御膳房制作五香醬羊肉和燒羊肉的訣竅。于是便在前門里的戶部街建立起門面,按照回民的風俗習慣,取生意象齋月那樣興盛之意,取名月盛齋。戶部街衙門多,戶部、吏部、禮部、工部、兵部,都在這里。月盛齋開業以后,每當五香醬羊肉出鍋之際,戶部街上,陣陣肉香撲鼻,誘人饞涎!外省來京師辦事的官商仕旅,再加上府部的官員,都是月盛齋五香醬羊肉的主顧。日久天長,月盛齋成了全國聞名的店號。清人朱一新在《京師坊巷志》中,就寫下了:“戶部門口羊肉肆,五香醬羊肉名天下”的贊語。
月盛齋的五香醬羊肉,制作工藝十分嚴格。肉要選用內蒙古集寧的西口大羊的前腿和腰窩;醬要用經過三伏的老醬;五香料面也要經過選擇。調料有嚴格的比例,一點也不能含糊。每次煮肉之后,都留下一部肉湯兌入翌日的肉鍋內,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積年既久,稱為“百年老湯”。用這種湯醬制羊肉,才能得到濃香,而且保持風味不變。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月盛齋鍋破湯失。《京師坊巷志》記月盛齋煮肉的老湯說:“……庚子之亂,湯敗,始易之……”馬家祖孫,相傳六代,制作醬羊肉的技術,從來不肯示人。解放以后,政府為了保持月盛齋的特點,發揮他們制作醬羊肉的技藝,讓他們挑選所需用的牛、羊肉原料,重振舊業,又添上燒羊肉、醬牛肉……多種,使這二百多年的老店長盛不衰,店址也從戶部街遷到前門大街。馬家第六代傳人掌握制作技術,使所制醬羊肉醇香味美,色呈醬黃,肥肉不膩,瘦肉不柴,不腥不膻,滋味純正,即是帶到紐約、巴黎、倫敦、東京,港澳各地,也能保持七、八天,風味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