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紙是我國的古老民間藝術。南朝的《荊楚歲時記》中記有:“正月七日為人日。以七種菜為羹剪彩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以貼屏風。”唐代的《酉陽雜俎》中也有“剪紙為小幡”的記載。
這都證明剪紙藝術起源甚早明朝以后,流傳更廣,它已成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民間藝術了。
▽樂清剪紙歷史淵源(文化內涵)
樂清民間剪紙,歷史悠久。元代《大德樂清縣志》中就有里社笙歌達旦,通衢剪彩,與眾共賞”的記載。據說剪紙始于“龍船花”。每逢新春佳節,樂清家家戶戶都扎“龍船燈”,船體內裝有一臺臺綢制的古裝戲曲人物場景,四周從里到外還貼著五彩繽紛的細紋刻紙。
這些刻紙,本地稱為“龍船花”。樂清細紋刻紙就是從“龍船花”發展而來的。
▽樂清剪紙地域特點(產品特色)
樂清細紋刻紙的特點是紋樣工細、纖秀、多變,具有濃厚的裝飾風味。裝飾紋樣細如發絲。藝人們能在一張四寸見方的白紙上刻出幾十種復雜的圖案。而紋樣則有正字形、人字形、喜字形、壽字形菊花形、冰梅形、八角金錢形、雙類魚鱗形、“田交田”、“空肚十”、“勾字方”等六十多種。
樂清細紋刻紙,每每以花紋裝飾與人物形象相結合,線條疏密、粗細、剛柔,變化多端,精致入微,具有獨特的藝術風白花細紋剪紙,一般用白紙刻成,下襯紅紙,紅白相映,看來頗有浮雕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