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諾族的衣料是婦女們親手織的“砍刀布”,她們織布用腰機,織布的人席地而坐,經線一頭拴在自己的腰上,另一頭拴在對面的兩根木棒上。緯線繞在竹木梭上,用雙手操縱著左右來回穿行,梭來回穿行一次后就用砍刀式的木板推緊,“砍刀布”就是由此得名的。
基諾族的男子愛穿無領對襟白砍刀布小褂,小褂前襟、胸部、臂、腕部有彩色條紋。小褂背上縫著一塊約有六寸見方的黑布,上面用彩色繡著一朵圓形圖案的花,周圍有放射狀線條,似太陽光芒四射。有的還在圓形圖案旁加繡獸形圖案或花紋。基諾族稱這塊繡花黑布為“波羅阿波”,漢語意為太陽花或月亮花。男子下身著白蘭色褲子,褲腰兩側各開約十五公分長的口子,并縫上一塊四方形的黑布,青年男子包黑色包頭,包頭布的末端插著一朵用彩色絲線穿著紅豆子、綠殼蟲翅膀做成的花朵,這是他的戀人送給的珍貴的信物和裝飾品。
補遠區的基諾族男子留長發,編成一股長辮,有的長辮垂到腰部,纏黑布包頭,過去補遠寨基諾族的服裝與基諾山區的大致相同,現在則多穿漢式服裝。基諾族婦女身材苗條,服裝剪裁得體,顏色協調,使人顯得既莊重又活潑。她們上身穿穿著藍、黃、紅、黑色無領對襟短開衫,開衫下部用紅、黃、綠、藍、黑、白布條拼成橫條花紋或繡少許圖案花紋,兩袖臂部、肘部及袖口都是對稱的各色條狀花紋;開衫里面穿一件雞心形胸兜,有的上面裝飾著條紋花或繡花圖案,有的飾滿各種顏色的珠珠或各種形狀的銀飾品,胸兜閃閃發光,更使人容光煥發。下身系鑲紅黑邊的開合短裙,近幾年也有僅穿長裙的,裹綁腿赤足。
基諾族的服飾與一段愛情有關,他們不僅鐘情,而且愛美。無論男女都要在耳垂上穿孔,戴耳環,耳環多為空心的軟木塞或竹管,年輕人長到十五、六歲時,當他們耳朵孔里插上芳香美麗的鮮花時,就標志著可以談情說愛了。而且人們認為耳孔越大,插的花的越多,就表明這個人能干、勤勞,就越得到人們的愛戴。基諾族還喜歡染牙,這也是一種美,染牙大體有兩種方法:一是檳榔和石灰放在嘴里嚼食,時間久了牙齒逐漸變黑,且經久不褪色,這種方法染的牙還能保護牙齒不被蟲蛀。另一種方法是把燃燒的花梨木悶在竹筒里,用熏出的黑汁涂在牙齒上,這種方法是年青姑娘們談情說愛或結婚打扮時喜用的辦法。
受傣族影響,基諾族也有文身的習俗,一般是家庭富裕的人或有文身愛好的人才文。由傣族有經驗者來黥刺。女的在小腿上黥刺,花紋與衣服上的邊飾圖案相仿;男的多黥在手腕、手臂上,花紋有動物、花草、星辰、日用器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