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都紅薯是陜西省咸陽市秦都區的特產。秦都區地處關中平原,氣候溫和,境內紅薯種植面積近2萬畝,年產近20萬噸。以無公害、出粉率高、粉質好的莽塬紅品牌享譽陜西乃至西北。秦都紅薯是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咸陽市秦都區雙照、馬莊鎮一帶因為土層厚、降水少、無污染,種植紅薯早有歷史,為了推廣紅薯競爭力,村支部召集黨員們集思廣益,積極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甘薯課題研究組聯手,引進了“秦薯4號”、“彩色紅薯”等新品種,并通過黨員示范,邀請專家給村民講解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等知識,積極推廣機械化栽種、收獲,注冊“莾塬紅”商標等一系列措施,充分調動了群眾積極性。
如今咸陽市秦都區莽塬紅紅薯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會員已達280多戶,帶動當地群眾發展紅薯種植2萬畝,每年為群眾增收6000余萬元,秦都紅薯產品以其優良的品質出口韓國、匈牙利等國家和地區。
2013年,咸陽市秦都區莽塬紅紅薯農民專業合作社申報的“秦都紅薯”通過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審查和組織專家評審,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
秦都紅薯劃定的產地地域保護范圍:咸陽市秦都區的馬莊鎮和雙照街道辦,東到三合村,南到下帝王村,西到龍北村,北到將相村,共57個行政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08°37′00″~108°45′00″,北緯34°18′00″~34°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