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州布藝是流傳于陜西乾縣的一種獨特的民間手工藝品的代表作,集民間剪紙、刺繡、制作工藝為一體的綜合藝術。布藝,即布上的藝術,它是以布、綢、絹、緞等為主要原料,以民間百姓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內容為題材,用變形、夸張的手法,同時融合、吸收民間美術中多種品類的制作技藝,通過剪、縫、繡、貼、挑、拔(扎)、拼、纏、納、疊、鑲等技法來制作的一種布質工藝品。是陜西民間工藝中的一朵瑰麗的奇葩。
乾州布藝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甘,陜一帶古周人織綢,制衣,刺繡的情景在《詩經》中就有記載,她是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勞動人民千萬年來為了生存,在與大自然斗爭過程中遇到疾病、地震、等重重災難和不能解釋的自然現象時,崇天地、拜鬼神,求助威鎮災難的象征物及神力形式的具體表現,借助猛獸來提高自身的能力,借助魚類、蛙類的繁殖能力來延續子孫后嗣,逐漸形成一些諧音吉祥圖案和具象征性、寓意性的吉祥物、象征物,而且成為滿足精神需要的民俗文化的形象載體。乾州布藝出自于農村婦女之手作品造型多樣,風格多變,色調淳樸,輕巧實用,呈現出清新樸拙的民俗風情。布貼繡品、多以動物為題材,通過捆扎、剪貼、拼湊、刺繡等手法,繡制成不同的圖案形象。布貼繡在造型上富于變形夸張。在色彩藝術方面,強調明快質樸,繡工粗細兼備。頗有民間風采。乾縣布藝吸收了傳統的刺繡手法,又融合了中國書畫藝術,繡品精細明快,色調典雅,風格多樣,輕巧實用。她是文化的凝聚,她是秦地五千年歷史的影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