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鹽酥鍋魁,面食,特點:色澤金黃,皮香酥脆,味美可口。烹制程序:烙、烤。同一方法,去鹽和花椒不用,另用紅糖制餡,則成另一種風味的“酥糖鍋魁”。
用菜油、面粉揉勻成酥。四成燙面、六成子面揉勻發酵成子發面,加入鹽、蘇打揉勻。
按三成酥面、七成發面的比例,以發面包酥面按成圓形,一橫一順搟成方形,疊兩層再反復搟到卷成圓筒,交頭封好按扁,粘芝麻搟圓形,入鏊子烙成黃白色,放爐內烘烤至熟即成。
操作要領:面劑要均勻,鍋魁半成品要厚薄一致;入爐烘烤,注意翻面,防止烤焦;包酥均勻,搟酥不爛。蒼溪川明參,是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的著名特產,具有悠久的栽培歷史,早在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的《蒼溪縣志》有土產川明參的記載,咸豐初年(1851年)始人工栽培。
蒼溪川明參,產于四川省蒼溪縣龍山及周邊片區,是中藥材中的佼佼者,為滋陰補肺,健脾中藥,具有潤肺化痰、和胃、生津、解毒等功效。注治肺熱咳嗽、熱病傷陰、虛損、虛寒、閉經等癥。2000年5月經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分析表明。川明參含有異虎耳草束,白當歸腦,氧化前胡素水合物、蕓香瑞亭等具有藥用活性的香豆素和蘆丁,從蒼溪所提供的化驗樣品中,首次從川明參中分離得到天然界罕見的4,5,6,7-四取代苯并-,其結構為4-羥甲莖-5-(B-丙酸甲酯莖)-6-甲氧基-苯并--7-O-B-D-葡萄糖甙,經水煮提取后的黃色粉末,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丁立教授、王明安博士等將其命名為川明參甙。qkH
蒼溪川明參除了具備良好的藥效功能外,同時與各類肉食品摻和搭配成色鮮味美的川明參系列菜譜,是賓館、飯店、酒家、家宴廣泛采用的美味佳肴。禮品袋裝、盒裝、川明參泥、保鮮川明參更是饋贈親友、慰問老人佳品。qkH
蒼溪川明參的食用方法:qkH
取蒼溪川明參適量,用清水浸泡8-12小時至透心,洗凈與烹料同燉同蒸即可。其味純鮮,回味無窮。qkH
蒼溪川明參
四川
蒼溪縣經濟作物技術指導站
廣元市蒼溪縣轄區域內的龍山鎮、雙河鄉、河地鄉、運山鎮、文昌鎮、岳東鎮、白山鄉、彭店鄉、石馬鎮、東溪鎮、高坡鎮、黃貓鄉、龍洞鄉、石灶鄉、月山鄉、歧坪鎮、白驛鎮、漓江鎮、土鯉鄉、元壩鎮、石門鄉、喚馬鎮、中土鄉、龍王鎮、三川鎮、新觀鄉、雍河鄉、五龍鎮、永寧鎮、鴛溪鎮、白鶴鄉、浙水鄉、陵江鎮、東青鎮、八廟鎮、禪林鄉、白橋鎮、亭子鄉、云峰鎮等39個鄉鎮。地理坐標為東經105°43′-106°28′,北緯31°37′-32°10′
AGI2010-05-00318
蒼溪川明參產地范圍為四川省蒼溪縣龍山鎮、運山鎮、河地鄉、雙河鄉、岳東鎮、文昌鎮、東溪鎮、高坡鎮、歧坪鎮、白驛鎮、漓江鎮、月山鄉、白山鄉、彭店鄉、石灶鄉、龍洞鄉、黃貓鄉、橋溪鄉、石馬鎮、元壩鎮等20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