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瓦塊魚
鄖陽區最具特色的一道名菜,因魚塊似土瓦而得名。相傳已有幾十年的歷史。瓦塊魚有清蒸、炸燴兩種吃法,風味各異。清蒸瓦塊魚魚色白、肉嫩,味鮮。焦炸灌汁瓦塊魚色黃。肉嫩,鮮美可口。都具有色、香、味、形均佳的特點。
2.鄖陽白羽烏雞
國家優秀地方珍禽品種。湖北省鄖陽區大龍山,山巒植茂,氣候獨特,生成了鄖陽白羽烏雞這一獨特的雞種,它具有單冠、綠耳、白毛、片羽、光脛、翹尾、四趾、烏皮、烏肉、烏骨等特征,農戶散養,以蟲草野果和天然礦物飼料為食,形成了天然綠色質。早在明代就被藥圣李時珍錄入《本草綱目》,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雞肉中富含氨基酸,其中8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含量最高比普通雞高75.8%,還含有鈣、鐵、鋅、硒及多種維生素,是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的營養保健食品,被營養學家譽為“陸地甲魚”,是極具開發價值的地方珍禽資源。
3.紅燒翹嘴鲌
翹嘴鲌是我國淡水四大名魚之一。相傳唐明皇帝南巡,御舟行至湖北江凌府界內時,忽有一尾大白魚躍出水面,落在御舟之甲板上,只見魚兒活蹦亂跳,陽光照射,銀光熠熠,逗人喜愛;实哿钣鶑N烹飪,品嘗之后,對白魚的美味大為贊美,從此翹嘴鲌就被列為貢品。翹嘴鲌還有較高的藥用價值,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一書中對翹嘴鲌的藥用功效評價頗高:可治肝氣不足,補肝明目,血助脈,F代中醫學研究證明,春夏季捕獲的翹嘴鲌可全魚入藥,其肉性味甘、溫,有開胃、健脾、利水、消水腫之功效,可治療消瘦浮腫、產后抽筋等。
自從荊襄諸人來到鄖陽,盛產于漢江的翹嘴鲌開始走俏于府城的大小酒家。也逐漸成為當地人重要宴請的重頭菜,F在十堰城區大小酒店均有推出。
4.房縣小花菇
“房縣小花菇”是以房縣香菇為主料,輔以五花肉、新鮮干蔥頭、香菜根、干尖椒等,將香菇翻炒后用高湯煮熟,這樣的香菇松軟適中、香而不膩。十堰家家戶戶有吃香菇的習慣,如香菇燉雞塊、香菇炒雞丁、香菇排骨、香菇釀豆腐、香菇扣三絲、香菇白魚、香菇鴿蛋等,都清香芳菲、鮮嫩宜人。此外,用香菇做湯,能將香菇的鮮香風味發揮到最好。如香菇豆腐湯、香菇金針湯、香菇瘦肉湯、香菇排骨湯、香菇鳳爪湯等,無不清香爽口。
5.鄖陽荷包鴨
鄖陽區名菜之一。主料:肥鴨一只,蓮米,火腿,香菌,山芋,豆米,肥肉,雞蛋若干。
特點:味清香,肉細嫩,色澤鮮美,形態逼真。
6.竹溪蒸盆
紅綠相映,香氣襲人,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讓人胃口大開。
7.柳林煙熏臘肉
在正宗的竹山家常菜館,該菜是必上的一道當家菜?蓳礁芍窆S,泡菜,干腌菜,豆豉等合炒。煙香馥郁,入口生津,口感賴嚼不膩,回味十足。
8.清蒸合碗菜
“合碗菜”的歷史非常悠久,民間傳說是烹飪的先師彭祖發明的。彭祖是黃帝的專職廚師。相傳黃帝老了,牙齒盡落。因為嚼不碎東西胃口極差。彭祖看著為國務操勞日漸消瘦的黃帝,日思夜寐,終于發明了合碗菜的制作工藝。第一次呈給黃帝品嘗后,老人家龍顏大悅,便封彭祖為萬年廚神。在竹房三縣的傳統中,合碗菜的確是一款老少皆宜的經典菜目,也是小年敬廚神的必備菜。
9.竹山干腌菜
許多到過竹山的朋友可能遇到過,在我們當地的住戶里吃早餐,往往會有六八個“小菜”。主食則是稠米湯或苞谷粥或面籽。這些“小菜”吃起來不酸,微甜而有嚼勁,像在吃腌制過的瘦肉。這些就是當地家庭主婦們用時令蔬菜或山野菜制作的干腌菜。它們非常奈放,三兩年是不會壞的。吃的時候用熱水浸泡開了,擰干水,拌上油鹽就可以下飯。是以往窮人們最日常的菜肴。
10.武當山神仙涼粉
神仙涼粉是從武當山上采集“神仙葉子”制作而成的。傳統作法是將鮮嫩的葉子用清水浸泡撈水,放到鍋里加少許食用堿熬煮、過濾之后,形成粘稠的糊糊兒,然后涼冷凝固,再用清水漂一天左右,切成塊或條放在碗里,澆上備好的調料湯即可食用。最好是大蒜辣子酸菜湯,吃起來清涼爽口,別有一番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