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油茶湯是湖北省恩施市土家族人們的日常美食,關于與這種美食最早的文獻記載為清朝的《來鳳縣志》,但事實上,土家油茶湯具體的出現時間已經沒有辦法考證了。早在上百年前,土家油茶湯就已經成為了恩施土家兒女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當地流傳有“一日三餐三大碗,做起活來硬邦邦”的說法,可見油茶湯在恩施土家族其地位之重要。下面,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
土家油茶湯的做法介紹
1.首先,將菜油倒入鍋中將油燒熱
2.先后放入豆腐、核桃、糍粑等在鍋中油炸,炸好后放在一旁待用
3.將油倒出換上豬油,并燒熱,放入準備好的茶葉、蔥姜蒜等,這里只需要輕微過一下火就好了
4.倒入一定量的水,燒開,期間用鍋鏟不斷擠壓茶葉使茶汁溢出來
5.放入大量水煮開,加入之前炸好的豆腐花生等食物,這樣,土家油茶湯就算是做好了。
注意事項
上述加入油茶中的食物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進行調整;茶葉第一次翻炒時點到為止,其目的只是讓茶葉中的汁水流出來;很多土家的人家喜歡用炒米來代替花生或兩種食物都加入進去,糍粑可以不加進油鍋中油炸,單吃也是可以的。
土家油茶的歷史
在早期,土家族是沒有文字記載的,究竟土家油茶是怎么來的也一直沒有定論。
相傳,油茶是一家放牛娃在玩耍時偶然發現的吃法,隨后,放牛娃將這種吃法告訴了大人們,大人們經過嘗試和改進后形成了現在的油茶。
一說是當地人經常受到軍隊的侵犯,為了溫飽,土家人將各種食物燒制在一起,逐漸形成了現在的油茶。
又有說當地多瘴氣,漢代時官兵經過此期,由于水土不服而染上了各種疾病,為了抵御瘴氣的侵襲,官兵們將各種營養食物熬在一起,而制成了油茶。
不管上述哪一種說法是準確的,至少其鮮美的味道和豐富的營養價值是肯定的。雖說小編并不喜歡這種吃法,但其中飽含了土家兒女百年甚至千年的歷史文化,是荊楚大地上不可多得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