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特色總少不了美食一說,特別是少數民族與漢族的生活習慣不同所以飲食習慣也略微不同。這湖北恩施作為湖北地區少數民族聚集的地方,其特色美食數不勝數,大家最常見的,就是以餅為食的習性,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土家公婆餅了,據說是恩施當地土家人流傳甚久的一種特色。
少數民族特色美食
土家公婆餅與我們常吃的醬香餅類似,都是土家人自創的特色風味,在學校以及大街小巷里都十分流行,只要上街,就經常會看見買餅的小攤子,上去詢問一番,就會發現這土家公婆餅,可見食客對其的喜愛程度。
最初,人們知道土家公婆餅,在于他的名字具有特色。“土家公婆餅”當真有公婆嗎?這是一直以來人們對他的戲稱。
翻閱古籍之后,你會發現“土家公婆餅”的名字是大有來頭的。據說在古時候,土家族新媳婦進門,一定要給公婆制作美食,這在漢族傳統婚禮中也是常見的。而當時,有一戶公婆為了刁難新進門的媳婦,借此給兒媳出了一道難題,而兒媳又聰慧,自創了這道公婆餅,結果可想而知,公婆十分喜歡媳婦做的這道小食,也就接納她。當時還有一種說法是乾隆皇帝品嘗過一位繼承公婆手藝并十分孝順的兒媳做的餅,大為贊賞,因此當地也就傳下了這道美味。
土家公婆餅的家常做法
因為公婆餅的歷史悠久,在傳承的過程中經過了多次改良,所以現有的做法多樣,具體也說不來誰的最正宗。我曾吃過一種恩施農家自制的公婆餅,感覺不錯,所以硬求著老奶奶傳授了法子,做法也很簡單,最適合居家做了。
制作前先選好面粉和活酵母,酵母用溫水化開保持活性,然后加在適量的面粉里加,加入些許鹽、糖、和適量的油,揉成光滑的面團后放在一旁發酵即可。餡料準備的是切丁的豬肉放些蔥丁、鹽、醬油、五香粉拌勻后備用。
這時將發酵好的面團放在案板上搟平,再放入拌好的肉餡攤平,和一般做烙餅類似,將包入餡料的面餅攤平,再卷成卷、分段、按平,按成餅狀后就可以平底鍋內煎了。平底鍋一定要先放油,等油燒熱,才能放面餅,煎成金黃色,這道簡單的公婆餅就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