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鹿鳴紙
紹興鹿鳴紙,呈米黃色,質地薄而輕,松軟、細膩。它是做褶扇的原料,習字學畫的理想用紙,又是東南亞各國做錫箔、抄寫佛經的必需用紙。因此紹興鹿鳴紙在東南亞各國很暢銷。
鹿鳴紙的生產始于紹興夏履鄉雙橋村,相傳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它的原料是嫩竹中的二黃篾。一到春筍長成嫩竹,當地農民就大量劈篾,將剩下的二黃,經過截斷、浸水、入灰漿、蒸煮、清水洗滌、溫火燜蒸、磉漿、做紙、烘紙等十多道工序,前后歷時三個多月,才制成鹿鳴紙。據傳說,這里造紙人的祖先,由于勞動強度大,又得不到溫飽,常常在石臼旁和烘室內昏死過去。每當這個時候,高山上的梅花鹿總是流著眼淚,嗚嗚長鳴,來喚醒因勞累過度而昏迷過去的造紙人。因此,人們把這種紙叫做“鹿鳴紙”。
相傳,書法家王羲之到會稽后,發現了鹿鳴紙,高興得手舞足蹈,不僅自己常用,還一次買下9萬張,送給他的好友謝安。
紹興麻鴨
紹興麻鴨是一種我國獨有的家禽,主產于浙江省紹興市,早在南宋時期就已馴養,至今已有近1000年的歷史,該品種的肉、羽、蛋都有很高的經濟價值,還是傳統中藥,有祛痰養陰之功效。
紹興霉干菜
蕭山霉干菜是夾灶鄉的傳統特產。夾灶原屬紹興縣,故歷來以“紹興霉干菜”為名。此產品由大葉芥加工而成,香氣濃郁,味美質嫩,久貯不變,是一種常年食用的大眾化食品州,霉干菜一般用芥菜、尚未抽苔的白菜和油菜等腌制后曬干制成。
紹興母子醬油
紹興母子醬油,是一種高級的高味佳品,也是紹興醬造行業中又一傳統名特產品。它創始于清康熙年間,幾百年來盛銷不衰,聲譽日上。1981年紹興市釀造廠生產的母子醬油被評為紹興地區最佳產品;1985年,咸亨食品廠生產的母子醬油在全國同類品評比中名列前茅,榮獲輕工業部優質產品證書。
母子醬油是棕黑色,有濃郁的酯香味,咸、甜適度,柔和味長,鮮美可口,而且營養價值很高。據測定,每百毫升含全氮還原糖26~29克,還有多種氨基酸、蛋白質、脂肪等成分,質量大大優于普通醬油。
紹興絲綢
紹興絲綢,主產于紹興縣、嵊州縣和諸暨市。紹興素以絲綢之府著稱,早在春秋時代,“勸農桑”就被列為越王句踐國策之一。
至唐、宋,紹興越羅、尼羅、寺綾,已馳譽各地。《越游便覽》載:“紹興西北華舍,為綢機薈萃之區,亦即綢市集中之地,出品為紡綢、線春。下坊橋則多織花素貢緞,質細而韌,物品優良,行銷全國及南洋各埠,厥數頗鉅。”50年代起,紹興絲綢珍品迭出,精品如云。嵊縣絲廠所產梅花牌Z/27白廠絲,色澤明亮,手感柔軟,條干均勻,伸強度好,清潔度高,偏差小,切斷少,呈珠光寶色。
紹興王星記紙扇
紹興王星記紙扇是國內外享有較高聲譽的傳統日用工藝品,產品遠銷全國各大中城市及世界上10多個國家和地區。
明清時期,紹興的制扇業已相當興盛,主要集中在紹興城內,嘉會興浦、周家橋、州山、梅山、小觀等地。以周家橋一帶為最盛,素有“扇窩”之稱,除少數幾戶單純從事農業生產外,絕大多數是制扇戶,盛時扇作坊不下四、五百家。而王星記扇莊,則以制作精良而久負盛名。
紹興烏氈帽
關于烏氈帽的來歷,有一個美妙的傳說。有一個獵人進山狩獵,追捕一只老虎至山洞,并把老虎打死,獵人發現虎穴里有一塊“毛氈”。原來,老虎把平時拖吃豬、羊和其他野獸后剩下的毛壓墊的窩里,久而久之,磨壓成像餅一樣的氈子。這個獵人把它帶回家洗干凈,加工成盔甲模樣,待干燥后往頭上一戴,頓時感到暖和舒適,甚是喜愛。消息傳開,大家紛紛仿制,便有了紹興烏氈帽。
外地人一提起紹興,總離不開烏氈帽的話題。旅游者一到紹興,總愛買上一頂烏氈帽抑或魯迅筆下的咸亨酒店前戴上烏氈帽合個影,留作紀念。足見烏氈帽的影響之廣、影響之深,它簡直成了紹興人的一種重要標志。
紹興香糕
紹興香糕是浙江省紹興地區地方傳統糕點。用精白粳米磨成米粉,配上適量的中藥丁香、砂仁、白芷、豆蔻、大茴和研成粉末的食用香料,再拌以純白沙糖,和粉成型后,放到白炭火上烘焙,這樣焙制的香糕黃而不焦,硬而不堅,上口松脆香甜,并有解郁、和中、開胃、健脾之功能。紹興香糕品種多樣,以精制桂花香糕最佳。
紹興香糕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以前做為貢品進貢朝廷,如今是紹興的特產之一。味道香甜,造型美觀,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嵊州工藝竹編
嵊州竹編是浙江嵊州漢族傳統手工藝品之一。嵊州竹編工藝分布在全市的產竹區,其中上規模的有市區、長樂、崇仁、黃澤、通源、石璜、甘霖等地區。竹編始于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當時,勤勞聰慧的漢族勞動人民就利用竹子破篾編制簡易的用具。漢晉時期,竹編往精細方面發展。明清兩代,竹編工藝水平進一步提高,竹編器皿成為民間必不可少的日常生活用品。到清光緒年間,出現了竹編作坊。據《嵊縣志》記載,清光緒初,細篾匠達90多人,以蒼巖一帶最多。民國26年(1937)“葉廣華”篾籃榮獲“浙贛特產聯合展覽會”優等獎。
松廈霉千張
松廈霉千張,是上虞縣的著名特產.霉千張具有鮮潔、清香、素淡等特點,為豆制品中的佳品。制作霉千張的過程比較簡單:把千張選齊切成長方形的塊塊,放置在比較暖熱的地方,一般三五天即可成為清香可口的霉千張。如果想要保存一段時間,可放入食鹽中,幾個月也不會走味。
新昌白術
是菊科植物白術的干燥根莖,又名山薊、楊枹薊、山芥、天薊、山姜等,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等療效。
越窯青瓷
越窯青瓷歷史悠久、影響深遠,倍受人們的贊賞和青睞,是漢族傳統制瓷工藝的珍品之一。越瓷的特點是胎骨較薄,施釉均勻,釉色青翠瑩潤,光彩照人。越瓷不但是供奉朝廷的貢品之一,而且又是唐代的一種重要的貿易陶瓷。同時與唐代精美工藝品和文苑藝術交相輝映,在工藝美術領域里開創了一個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