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阿壩州15款特色名小吃
一、蟲草鴨;二、洋芋糍粑;三、燒饃饃;四、豬油麻花;五、牦牛肉;六、糍粑;七、酸菜面塊;八、玉帶酥;九、蓮蕊酥;十、素燒如意;十一、奶渣包子;十二、青稞餅;十三、酥油茶;十四、水晶蒸餃;十五、南瓜牛奶羹
一、蟲草鴨
蟲草鴨是一道四川省的特色傳統(tǒng)名菜,屬于川菜系。此菜肉軟爛,湯鮮美,營養(yǎng)豐富。以嫩肥鴨,蟲草,蔥段,紹酒,味精,姜,川鹽,鴨湯制作而成。自明朝以來,成都人就創(chuàng)造了藥膳。因其既無藥之苦口,又能達到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奇效。故從民間到宮廷,都喜食之。
二、洋芋糍粑
洋芋糍粑,一種以馬鈴薯(土豆)為主要原材料的傳統(tǒng)小吃,流行于甘肅、陜西、四川、貴州、云南的部分地區(qū)。甘肅稱為洋芋攪團,貴州云南稱為洋芋粑粑。
三、燒饃饃
燒饃饃。用烙、烤、燒三種方法,將餅稍烙變硬后在大火旁烤一車,然后埋入燙灰中燒熟,脆而可口。
四、豬油麻花
豬油麻花,面食,特點:色澤茶黃,形如麻絞,酥脆香甜,散口化渣。烹制法:炸。此品是四川民間小吃,老幼皆宜,又名“麻花”,因形如麻絞而得名。
五、牦牛肉
牦牛肉是一道菜品,制作原料主要有牦牛臀尖肉、豆油等。牦牛肉質(zhì)細嫩,味道鮮美。具有極高的營養(yǎng)價值極高。富含蛋白質(zhì)和氨基酸,以及胡蘿卜素、鈣、磷等微量元素,脂肪含量特別低,熱量特別高,對增強人體抗病力、細胞活力和器官功能均有顯著作用。
六、糍粑
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搗爛后所制成的一種食品。糍粑是用熟糯米飯放到石槽里用石錘或者蘆竹(因地方差異,有的也用竹來代替)搗成泥狀制作而成,一般此類型的食物都可以叫做糍粑。糍粑,是南北方各族的小吃,流行于中國南北方地區(qū)。
七、酸菜面塊
酸菜面塊是一種特色很濃的藏族傳統(tǒng)晚餐。制作原料主要有酸菜、鹽巴、海椒,美味油香,吃起來麻、辣、香味俱全。
八、玉帶酥
玉帶酥是一道由油水面和油酥面制成的面食,口味香醇。
九、蓮蕊酥
《蓮蕊酥》是一道中國民間傳統(tǒng)家庭美食,由蓮蕊烹飪而成。
十、素燒如意
素燒如意是一道家常菜,主要食材是蕨菜。如意菜即蕨菜,因其狀若一柄綠瑩瑩的古代如意而得名。國外把它列為健康食品,稱為“山菜之王”。據(jù)風濕的功效,并右治療高血壓、頭昏失眠及脫肛等癥。
十一、奶渣包子
奶渣包子顧名思義就是用奶渣做餡,藏族特色小吃。
十二、青稞餅
青稞餅是用青稞面調(diào)制烘烤而成的一種食物。色澤金黃,香甜可口。是九寨溝藏族人民喜愛的食品。
十三、酥油茶
酥油茶是中國西藏的特色飲料。多作為主食與糌粑一起食用,有御寒提神醒腦、生津止渴的作用。此種飲料用酥油和濃茶加工而成。先將適量酥油放入特制的桶中,佐以食鹽,再注入熬煮的濃茶汁,用木柄反復(fù)搗拌,使酥油與茶汁溶為一體,呈乳狀即成。與藏族毗鄰的一些民族,亦有飲用酥油茶的習(xí)俗。
十四、水晶蒸餃
餃子源于古代的角子。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yī)圣張仲景首先發(fā)明的,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餃子多用面皮包餡水煮或蒸制而成是深受中國各族人民喜愛的傳統(tǒng)特色食品,是中國北方民間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節(jié)食品。有一句民謠叫“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水晶蒸餃屬于餃子的一種,漂亮的外形、晶瑩剔透的皮,令人愛不釋手。水晶餃是廣東早茶很常見的一種點心,通常都是一個小屜三個,十元錢左右。水晶餃晶瑩剔透、Q彈滑嫩、香氣四溢、配料獨特。
十五、南瓜牛奶羹
南瓜牛奶羹是一道由南瓜、牛奶做成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