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知名特色美食推薦龍鳳湯龍鳳湯特點是湯色微紅,清澈見底,是一道上等滋補藥膳。雞要準備大雛雞﹐去掉頭和瓜﹐除去內臟洗凈。
龍鳳湯
龍鳳湯特點是湯色微紅,清澈見底,是一道上等滋補藥膳。雞要準備大雛雞﹐去掉頭和瓜﹐除去內臟洗凈。要準備活鯉魚﹐去尾放血后刮鱗﹐并切成塊洗凈。把香菇泡在水里除去香菇柱﹐大棗去核﹐栗子去皮。雞蛋煎出來﹐切成絲。往平鍋里倒水﹐開鍋時放雞﹑香菇﹑栗子﹑大棗﹑蒜煮熟。雞完全煮熟時﹐撈取撕肉與蔥﹑蒜﹑香油﹑胡椒粉一起拌。在煮雞的湯里放鯉魚塊兒﹐重煮一遍。有龍鳳湯的真味兒出來時﹐盛在碗里﹐并在上面放拌的雞肉和辣椒絲。
菊花魚
將魚凈膛,去鱗、腮,洗凈,先剁下頭、尾,再剔背骨、腹刺,帶皮凈肉。在魚肉上抹刀至魚皮,但不切斷魚皮,4-5片一斷,然后順筋切條至魚皮不斷,撒少許鹽抓粘,拍勻干淀粉,干淀粉一定要拍勻,不能露一點鮮肉,以免油炸時斷碎。炒鍋上火,加色拉油1000毫升,帶有溫升至5、6成熱時(180——220度),逐一提起拍好淀粉的菊花魚丕,并抖凈浮粉(避免炸胡)炸至金黃色撈出控油,并擺盤。另置炒鍋上火,底油20克,下入番茄醬100克,炒紅,入清水泄開番茄醬并燒開,加入白糖,少許鹽,飽和后,淋入水淀粉,稠化時入白醋,點油,起鍋,將汁淋勻擺好的魚上即可。
武夷山市熏鵝
說到武夷山特產,首屈一指的就是武夷山的嵐谷熏鵝了。嵐谷熏鵝起源于武夷山嵐谷鄉,用整只鵝抹上特制香料煙熏而成。熏鵝不但肉質味道鮮美,還帶有一股煙熏的松脂香味,是武夷山常見的一道餐桌上的菜式。
峽陽桂花糕
延平峽陽桂花糕是閩北特產,其制作歷史悠久,已有一百多年歷史,蜚聲海內外。它以天然桂花絞汁去渣、窯存三年后,取出,配上健脾化氣的肉桂、沉香、佩蘭等中藥精制成“桂花醬”,然后與炒爆、磨細、蒸熟、篩選精細的糯米粉,加上優質白糖、五香粉、芝麻、少許鹽,依法揉制成糕,再用水蒸汽給以溫潤。久置起消食健胃,食之提神的作用。
武夷山市光餅
光餅是閩北一帶的日常小吃,在武夷山舊街就可看到許多光餅攤。明朝時戚繼光帶兵圍剿倭寇,之閩北時發明了這個餅,因此取名光餅。光餅是由面粉制成一個小餅團,放在烤爐壁上,烤熟后刷上香油,即可制作完成。光餅口感酥脆,帶著烤香味,吃起來非常美味,是武夷山人日常愛吃的零食之一。
武夷山市薜荔凍
薜荔凍是夏天較長見到的武夷山特色小吃之一,薜荔凍采用山上野生的薜荔果暴曬后制成半凝固狀,配以蜂蜜或蔗糖食用。清涼可口,具有很好的消暑作用。
茄汁雞肉
將雞肉橫切成2厘米長的薄片,放入碗內,加小蘇打、醬油l0克、胡椒粉、水淀粉、紹酒、姜末和清水l00克浸l0分鐘后加入花生油腌1小時;炒鍋上火,油燒至六成熱,放入雞肉片,拌和,待雞肉色白時,倒入漏勺瀝油;炒鍋內放少許油將番茄醬、精鹽、黃酒、白糖、味精、少許湯,用水淀粉勾芡加麻油炒好淋在肉上即可。
武夷山市朱子孝母餅
顧名思義,朱熹孝母餅是由武夷山著名南宋理學家朱熹發明,因為朱熹母親喜歡吃兒子親手制的餅,因此朱熹在出遠門前都會做一些餅留給母親,當地人因此稱之為朱子孝母餅。朱子孝母餅甜而不膩,酥脆易食,也是一道不可錯過的武夷山特色小吃。
食抓糍
食抓糍是南平邵武名小吃,用優質晚秈白米加肉絲等配料精制而成。拿抓糍,因用手拿抓而成,故又稱“包糍”。尻,方言即“腳跟”,尻米莊糍外形像腳跟踩制一般,故又稱“腳跟糍”。
冬筍炒底
冬筍炒底是福建南平的特色風味菜。它是以鮮冬筍為原料的季節性特產佳肴,其特點,筍莖帶金黃色,香嫩,其味清香,吃口嫩脆。制法,先將冬筍砍頭去殼放入水中浸泡,撈出煮熟。然后再將冬筍、五花肉、黃花菜切成莖形,肉絲調醬抽拌入少許清粉,待熱鍋九成放入豬肉油炸五成左右,筍莖、黃花菜隨下鍋,調好味,溫火燜煮,再攪拌清粉熟后,放入蔥段,起鍋裝碗。
雙錢蛋茹
雙錢蛋茹屬于南平市的特色小吃,這種菜在閩北山區比較盛行。小腸洗凈,將蛋打進碗,用筷子攪碎,倒入5湯匙水,加少量味精、醬油、料酒調和后用漏斗灌進小腸內,小腸一端需在灌之前用細繩扎緊,灌滿再另一端也扎緊,放進溫開水燙熟。冷卻后用刀切成2厘米小段,每段中間再一刀,形成兩瓣,即成雙錢狀,將切好“雙錢蛋茹”投進鍋與清湯煮片刻,再放入味精、醋、蔥絲、辣椒粉用勺調勻即成。
建甌板鴨
建甌板鴨在閩北一帶屬頗有名氣的風味食品。它形如扁平龜狀,色澤黃嫩光潤,肉質肥厚,味道香美。不僅是當地人送禮、辦酒席和家庭食用必備,而且深受外地賓客歡迎。相傳,早在宋孝宗趙昚時,建甌已有盛記飯店的板鴨出名,并因宋孝宗趙昚曾在建安(今建甌)稱建王,因對建板鴨情有獨鐘而將其帶入宋庭,列為“漢席珍品”。至清朝建甌板鴨更是早已久負盛名,深受南北消費者的青睞,為福建傳統名優土特產品,素有“八閩佳肴”之美稱。此菜在福建屬頗有名氣的風味食品,它形如龜體,色澤白嫩光潤,肉質肥厚,味道香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