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知名特色美食推薦油酥餑餑我國北方人習慣把許多面制食品統稱為“餑餑”。制作方法分為蒸、烙、烤、煮幾種。承德一帶制作各類餑餑歷史悠久。
油酥餑餑
我國北方人習慣把許多面制食品統稱為“餑餑”。制作方法分為蒸、烙、烤、煮幾種。承德一帶制作各類餑餑歷史悠久。據說康熙、乾隆及后世帝王每年來避暑山莊,幾乎都要吃餑餑。近年來,方便食品越來越收人們喜愛,市區內各飯店大都兼營餑餑。承德地區比較受歡迎的餑餑是油酥餑餑,其特點是酥脆、松軟、層多。
鮮花玫瑰餅
玫瑰花不僅是塞外名花,而且被定為河北承德市的市花。用玫瑰花制做點心,在承德已有近300年的歷史。鮮花玫瑰餅是承德市名特產品,以當地特產鮮玫瑰花為主要原料,采用傳統工藝精制而成。此產品歷史悠久,是清朝年間宮廷御膳食品之一,具史料載,每當康熙來承德避暑或去圍場打獵時,都把此餅作為專供食品享用。鮮花玫瑰餅吃起來綿軟酥松,香甜適口,有濃郁的玫瑰香味,是饋贈親友的上好佳品。據史料記載,每當康熙來承德避暑或去圍場打獵時,都把此餅作為專供食品享用。
荷葉雞
荷葉雞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但各地的做法略有不同。承德的荷葉雞選用的是當地特有的離宮黃土、還有熱河泉水和荷葉,聽起來好講究,不過食材好,美食才更地道嘛。荷葉雞的常吃法就是切成小塊,蘸著醬料,一口塞進嘴里,還有股淡淡的荷葉香~
煎碗坨
承德盛產蕎麥;用蕎麥面制的碗坨,是承德地方傳統風味小吃,已有200多年歷史。乾隆年間,皇帝巡幸熱河時,煎碗坨深受隨行的后妃們的喜愛。煎碗坨的原料為蕎面、綠豆粉、五香面、花椒面等。它的特點是營養豐富、酸辣鮮香、滑潤筋道,是經濟實惠的大眾化食品,吃起來別具風味,食欲頓增。
汽鍋野味八仙
汽鍋野味八仙是承德有名的小吃。它根據汽鍋密封性好、易熟的特點,選用優質山珍野味為原料。汽鍋野味八仙主要原料是狍子肉,山雞脯,山兔,沙豐雞,冬筍,口蘑,青椒。將這些原料放入汽鍋內蒸制,汽鍋之蒸氣由上往下返,不跑氣。出籠時全室異香,湯清、鮮、熱而不膩、肉酥爛,味道鮮美醇厚,營養極為豐富。
烙糕
烙糕是承德人用當地所產谷米磨成面,再經烙制而成的具有濃厚香土氣息的傳統風味食品。它與年糕、豆包、煎餅一起被譽為“吉祥四糕”每當臘月農閑季節,承德山區百姓便家家戶戶做烙糕。做好的烙糕外焦內嫩、味香適口。“烙糕”是北方傳統農家主食的一種精致小吃。外焦里嫩,餡是用韭菜與雞蛋合成的。呈金黃色、味濃。含有比較豐富的維生素和胡蘿卜素。經常食用,有預防高血脂癥、動脈硬化、冠心病等功能。
蕎面河漏
蕎面河漏是北方面食三絕之一,與北京抻面、山西刀削面齊名。蕎面分白蕎面和黑蕎面,是承德特別是壩上地區的傳統作物,用它為原料作成的面食滑潤筋道。其作法是,先把蕎面用淡堿水和好,然后用一種特制的工具–河漏床子,把面團壓成長條,下入鍋中煮熟,加蒜末、香油、醋等佐料即可食用。承德吃蕎麥的方法很多,頗享盛譽的當首推河北省隆化縣張三營鎮的撥御面,張三營原名“一百家子”,乾隆品嘗過當地姜氏兄弟制作的面后,一百家子蕎麥面就名滿天下了。
驢打滾
說到驢打滾很多人*反應是北京的小吃,但承德的驢打滾也是很有特色的哦。承德驢打滾是用當地的黍米做的,黍米本身就很粘,再裹上餡料卷成長卷,吃起來更加綿軟,這樣甜甜糯糯的味道老少皆宜哦。
興隆縣烙糕
烙糕是興隆縣人用當地所產谷米磨成面,再經烙制而成的具有濃厚香土氣息的傳統風味食品。它與年糕、豆包、煎餅一起被譽為“吉祥四糕”。每當臘月農閑季節,承德山區百姓便家家戶戶做烙糕,做好的烙糕外焦內嫩、味香適口。
興隆縣承德涼粉
承德一帶居民食用涼粉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人們所以喜歡食用涼粉,不僅因它味美消暑,還因為它含有豐富的營養。承德涼粉的原料有綠豆粉、白礬、麻醬、香油、香菜、醋、蒜等,制作分為投料、熬制、成型三道工序。成型后用刀片將粉漏成絲條,放入碗內,根據個人口味酌量加入各種調料,拌勻即可食,值得一嘗。
興隆縣興隆血腸
地處燕山腹地的興隆縣,在飲食風俗上很具特色的莫過于“吃血腸”了。所謂“吃血腸”,實際是請人吃肉的謙詞。血腸,就是將豬血灌在豬腸里的一種吃法。“小寒大寒,宰豬過年。”殺豬的時候,務必保持豬血的純凈,并放入五香粉、花椒面、香油、蔥花兒,咸鹽等各種佐料,攪拌均勻,不使其凝固,然后扎腸口、煮燒。整個過程很有講究,放入的成鹽必須適量,煮燒時要掌握好火候,時間短了,切不成節兒;煮燒老了,失去其鮮嫩。此地衡量一個宰豬人的手藝,除了看他動作麻利、豬毛刮得干凈外,再就是看他灌腸的技術了。誰被人請得多,就證明誰的手藝高。
興隆縣南沙餅
南沙餅在承德地區歷史已逾200年,可隨意制成多種餡心,比如澄沙餡。做法是將紅小豆煮熟,成糊爛狀過篩,除去皮渣豆沙,加入白糖炒干,再加桂花和適量青紅絲制作而成,口感綿糯,十分值得一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