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知名特色美食推薦玉溪米線米線是云南玉溪人每天都要吃的居家美食~種類繁多,以小鍋米線,雜醬米線,肘子米線,三鮮米線,臭豆腐米線,燜肉米線,鱔魚米線,涼米線。
玉溪米線
米線是云南玉溪人每天都要吃的居家美食~種類繁多,以小鍋米線,雜醬米線,肘子米線,三鮮米線,臭豆腐米線,燜肉米線,鱔魚米線,涼米線,牛肉米線等為常吃品種
油鹵豆腐
玉溪油鹵腐相傳始制于明清之際,當時境內家家戶戶腌制,作為家用咸菜,或作饋贈外地親友的禮品。油鹵腐的腌制,以黃豆制成的臭豆腐為主料,要求質地細膩,塊狀均勻,厚薄一致。臭豆腐經陽光照曬,排去外層水分,分別濃淡不同的口味,配以適量的糧食白酒浸裹,再以白糖、精鹽、辣椒、優質八角、花椒粉等卷在皮層,并滲以煉熟的上好菜油,腌制而成。玉溪油鹵腐以其色、香、味的佳美深受人們的喜愛。
冬瓜蜜餞
相傳玉溪制作冬瓜蜜餞始于明代后期,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玉溪冬瓜蜜餞則分為紅蜜餞和白蜜餞兩種,兩種蜜餞均呈透明狀,且色澤鮮艷,故而紅蜜餞被譽為"琥珀蜜餞",白蜜餞被譽為"水晶蜜餞"。玉溪冬瓜蜜餞,雖然稱蜜餞,卻并非以蜜制作,而是選用上等紅、白糖精工制成,質優味美,讓人吃后真有不是蜜味勝似蜜味感覺。制作各種蜜餞,首先選用水分適中的冬瓜,削皮成凈片,再將冬瓜凈片切成塊狀后,用石灰水浸泡、漂洗一星期,待冬瓜凈片呈豐滿的透明狀態時,先用糖浸一日,然后反復煮、清三次。成品后,按干裝和水裝兩種藏于陰涼干燥處,較長時期不會變質。
澄江藕粉
澄江氣候溫和,水域豐富,種藕歷史悠久。荷藕以其肥壯、粉多、味濃而受到人們的歡迎。據《澄江府志》記載:“澄江暖于云(即昆明),寒次之,盛暑極熱,雨即涼,霜雪嚴寒,一晴即濕,有‘四時皆春’之謠,產稻藕。”澄江以鮮藕為原料加工的澄江藕粉,是一種很有地方特色的傳統名特食品。它以質地純凈,沖調后透明如晶,食之醇甜清香,細膩潤滑,余味無窮,使人感到舒暢,故而譽滿全省。傳統食用方法是:取少量涼開水溶化干粉,調成糊狀,用沸開水沖燙即成透明如晶的熟食品,加入適量食糖即可食用。
肥肉米線
提起玉溪風味名特食品,在三四十年代生活過的澄江人,無不異口同聲地盛贊可口的肥肉米線。做法:米泡好后用石磨磨成米漿,壓干水分做成粉砣放入鍋內煮熟,取出用石雅沖勻搓成條狀,又放入鍋內再煮,煮到軟硬合適時,再用石碓細沖。然后揉成筒狀置于木榨內榨成米線,米線流入鍋里煮沸即為成品。經過這么多工序處理而制作成的米線,吃在嘴里潤滑爽口,不軟不硬,使人們百吃不厭。作為米線“帽子”的肥肉也十分考究。要選用上好的前夾豬肉,先用清水漂透,然后劃成手掌大的方塊,放入鐵鍋內煮。當煮到湯變成白色,且用筷子戳得穿時,取出裝入土鍋置于灶心內,以粗糠作為燃料,用啞火燉一夜,至次日方可使用。這樣的肉,把而不膩,層次分明,即使不愛吃肥肉的人,一到嘴中就化了,感到舒適可口。煨肥肉的湯,即作為米線的配料——“老湯”,而使用的清湯也有其特色,是采用鮮肉和筒子骨混合熬成,吃起來既鮮又甜。
糯米花
自古以其獨特風味受到老少歡迎,至今如是每逢傣家喜慶年節到來之際,而糯米花則是走親串戚必備的一種習俗厚禮。糯米花制作精細,主料是糯米大糯為佳要米粒均勻純凈,其次是白糖、豬油或香油,先把生糯米倒進大缸里,用冷水浸泡三小時左右撈出,放入甑子里,用合適的甑蓋蓋上要求密封甑口,盡量使蒸氣少溢散,一般蒸到90分鐘便全熟了,此時立即把熱氣騰騰香味撲鼻的糯米飯從鍋里抬出倒進預先擺好的簸箕內,灑上食糖,迅速攪拌搓揉均勻,又回放入甑子內繼續蒸半小時,待甑蓋上水蒸氣變化水珠往鍋里下滴時,取掉甑蓋子,把糯米飯用筷挑在碗內,一碗碗倒在已準備好的簸箕里面,再用一雙光滑的筷子將一碗碗糯米飯均勻地扒開成直徑10公分小圓塊,過段時間再把糯米花餅輕輕地放入熱油鍋里,糯米花塊顆顆飯粒霎時發泡增大,小糯米花塊變成大盤式飄浮在油鍋里,待色轉黃,便用筷子一塊塊挾出來,放進簸箕內涼冷即可食用。
通海蘿卜絲
通海蘿卜絲選料考究,經過細致的加工,蘿卜絲又細又均勻。色澤極其鮮潤,質地非常柔軟,甜中帶一絲絲的咸味,入口松軟舒適,不干不燥,容易消化,特別適合于老人、兒童和病人食用。生吃清香爽口,沒有雜質,沒有異味,不辣也不苦。可以久存,而且營養價值高,還含有對人體代謝排毒非常有作用的一系列維生素、蛋白脂肪、氨基酸等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