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知名特色美食推薦泰寧縣狀元糍又叫糯米糍。相傳南宋慶元二年,邑人鄒應(yīng)龍赴京應(yīng)試,村里家家戶戶都送糍粑供他路上吃,并預(yù)祝他金榜題名。
泰寧縣狀元糍
又叫糯米糍。相傳南宋慶元二年,邑人鄒應(yīng)龍赴京應(yīng)試,村里家家戶戶都送糍粑供他路上吃,并預(yù)祝他金榜題名。路上,鄒應(yīng)龍渴了,喝上幾口清泉,餓了,啃上幾口糍粑。經(jīng)過長途跋涉到了京都,由于才華出眾,殿試對答如流,寧宗皇帝御筆親點他狀元及第。當(dāng)他把從家鄉(xiāng)帶來的糍把呈獻給皇上品嘗時,連皇上也贊不絕口,賜名“狀元糍”。
泰寧縣碧玉卷
碧玉卷是福建泰寧著名的漢族小吃,屬于閩菜系。碧玉卷的餡料有葷素兩種:葷的餡料以豬肉、香菇、筍絲、酸菜、長豇豆、蔥、辣椒粉、味精、香油炒熟;素的餡料則用香菇、豆腐干、腌菜、長豇豆、薤子等做成。
泰寧縣游漿豆腐
游漿豆腐是漢族傳統(tǒng)豆制品之一。歷史悠久。將大豆浸泡、磨漿、濾凈、煮漿后加入少量鹽鹵,使豆腐的蛋白質(zhì)凝結(jié)成“花”后,再放入木框內(nèi),壓去過剩的水份即成游漿豆腐。這種方法制作的豆腐比石膏制成的豆腐質(zhì)嫩,無粗糙感。
泰寧縣暖菇包
暖菇包是一道美味可口的漢族名點,屬于閩菜系。福建泰寧縣民間每年在傳統(tǒng)的“春社”這一天,農(nóng)村家家戶戶大做暖菇包,以敬土地神,祈求五谷豐登。這天遠近的親朋好友都相互往來品嘗,這種習(xí)俗流傳至今。
碧玉卷
碧玉卷是泰寧的傳統(tǒng)小吃,非常出名,又叫韭菜糍。主要原料是大米、韭菜,配料有香菇、鮮筍、肉絲等。先將大米和韭菜磨成稀漿,然后在平底鍋上落成薄餅,卷上香菇、鮮筍肉絲做成的餡料,卷成筒狀趁熱而食,油軟潤滑,色香味俱全。
果條
果條,是永安的著名小吃,主要原料是稻米。將稻米磨成漿,然后將稻米漿蒸熟,攤涼之后切成條形。果條吃法多種多樣,常見的是用開水燙過之后放入鮮美的骨頭湯中,做成湯粉;還可以配上菜和肉絲炒著吃。
泥鰍粉干
泥鰍粉干是三明地區(qū)常見的早餐之一,主要食材有:泥鰍、粉干,配料有生姜、腌菜、紅酒。將上好的湯粉燙過之后加入美味的骨頭湯和煮熟的泥鰍,配上生姜、腌菜、紅酒等調(diào)料,即可食用。口感嫩、香、軟、滑、鮮,味道清淡。
扁肉
扁肉,是沙縣小吃中的代表小吃,其實跟平時所講的餛飩一樣。唯一不同的就是扁肉的肉餡,是用特制的木棒敲打鮮肉成細膩的肉泥,然后用非常薄的面皮包裹好。口感嫩滑,肉餡爽脆。
永安市永安粿條
永安的著名小吃粿條,是把稻米磨漿蒸熟而制成的,吃法多種多樣。普遍的吃法是把粿條用開水燙過之后放入骨頭湯中做成湯粉,味道十分美味。
永安市煨豆腐
煨豆腐是永安著名小吃之一,通常稱之燙嘴豆腐。其制法是將豆腐塊置大鐵鍋內(nèi),加目魚、豬腳、排骨、清水等,以炭火久煨,將豆腐煮成蜂窩狀,使之入味。煨好后,熱豆腐小塊蘸醬油、蒜頭、冰糖等做成的調(diào)料食用,味道香甜。
永安市永安圓子
永安圓子大米加水浸泡磨成漿,加入少許食用堿,放到熱鍋內(nèi)攪拌成漿糊狀的濃漿,用手工做成,象征吉利。
永安市永安艾果
艾果又稱清明果,每年的陽春三月,都興做艾葉米果,材料是有艾草和大米做成的,工序比較復(fù)雜,永安人的餡非常喜歡筍,是不能少的,還有香菇,肉,蔥,蝦米,可以做成餃子型、圓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