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家菜的特點是酸、甜、苦、辣、生。酸為菜味之冠,菜肴有酸扒菜、酸腌菜、酸腌魚、酸筍煮雞、酸木鬼煮牛肉等;甜品有西瓜、香瓜、菠菜、芒果;辣的食品有紅小米辣、燈籠辣、象鼻辣等;生的食品有生豬肉、生牛肉、生魚、生鹿肉、生螞蟻蛋等。
景頗族菜的主旋律是“清淡、辣、酸、苦、香”,菜肴中,以“舂菜”最富特色。景頗族喜歡把野菜、野果舂后做菜,既可以下飯,又可以治病。
居住在瑞麗的少數民族還有食用昆蟲的習慣,如螞蟻卵、蟬、竹蟲、花蜘蛛等。有的還用作招待貴賓的佳肴。
景頗“鬼雞”
這道菜聽起來怪嚇人的吧,但是味道好極了!此菜可是有來歷的,景頗族歷史上有殺雞祭鬼的習俗,“鬼雞”就是供祭獻鬼后,景頗族人將煮熟的雞晾涼后撕碎,在野外佐以剁碎的姜蒜、、緬芫荽、棕檬葉等相關配料,配入鹽、味精、醬油等調料制成。為了能常常吃到這道美味,聰明的景頗族人將“鬼雞”端上了飯桌,并作為款待客人的上好佳肴。
傣味“撒撇”
在昆明,傣味餐廳大多是人滿為患,風味獨到的傣味可謂是都市民族餐飲文化的一道靚麗風景線,而傣味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道菜堪稱“撒撇”,由于取材的原故,要吃到真正爽口地道的“撒撇”,還是要到傣家的竹樓里去,各式美味“撒撇”是真真正正的好味道。
景頗“綠葉宴”
吃過景頗族“綠葉宴”,你對目前最流行的“純天然綠色食品”的說法就會有全新的認識。坐在“綠葉宴”邊,沒有碗、沒有勺、沒有鐵制的酒具,飯是竹筒燒的,菜是竹筒舂的,盛菜的是青翠的芭蕉葉,喝湯的勺是樹葉折疊成的,就連酒杯也是竹節做成的,吃的是山茅野菜、純香的土雞,從內容到形式,從視覺到味覺,都遠離了現代飲食的概念,仿佛所面對的是一席少數民族“智慧的盛宴”。
聞香只識“遮放米
德宏是著名的魚米之鄉,風調雨順,土地肥沃,盛產糧食。“芒市谷子遮放米”一說廣為流傳。據說遮放米曾是歷史上有名的“貢米”,其米質晶瑩剔透,米香十里之外可聞,難怪皇帝老爺要親口嘗一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