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因地理條件優越,盛產檜、樟、肖、楠等木料,茂密蓊蔚的美林漫山遍野。這些天然資源,成為豐富的工藝原料。早在明末,臺灣就有職業性的木材加工業,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其木雕家具的制作,也漸漸聞名海外。
臺灣的家具,其雕法、制作技巧、花紋等大致承自閩南和廣東,但也注入了不少地方色彩,日本統治時代又添了些東洋味。其原料大多選取當地最高檔的木料,一般采用檜木、樟木、紫檀木、花梨木等。檜木的木持堅硬、細密,不怕侵蝕,耐曬、耐用,年久不變形;樟木有特殊氣味,可防腐、防蛀,因其木質較平順,亦常用來雕刻屏風;而檀木質硬,檀木家具經久不壞,很多精美堅固的木桌椅經歷百余年存留至今,仍然完整無缺,并透著檀木的芳香與古樸的意味,成為具有紀念價值的古董。木料挑選后,還要經過幾道工序的嚴格處理,不致有變形、龜裂,并可抗濕、防蛀,適應不同的氣候。
手工雕刻木器業,在臺灣也有一段燦爛的歷史,其制作各種木器,雕刻之精,圖案之美,素來馳名中外。在家具上附加一些雕刻,這可稱為臺灣家具的一大特色。能工巧匠們在設計上并不拘泥于傳統的藝術,而是力求新、美、變。他們所雕的圖案,有取材于歷史故事的英雄戰馬、才子佳人;代表吉祥的龍鳳、麒麟、如意;有寓自然美于生活中藤蔓、山水、花鳥,這些雕刻,有的顯得豪華堂皇,有的顯得高雅動人,常常給人們產生一種“返樸歸真”的意念。此外,“鑲貝”的技法,也常在木藝家具中出現,藝匠們將貝殼、玉、大理石或織錦、絲絨等配飾材料鑲在檀木家具上,再磨得與木頭平,不僅色澤閃鑠精美,圖案變化也較繁富,可以上述材料鑲飾出國畫山水般的景色、云嵐群山、山峽瀑布等,這種將自然景色帶進生活的意識,充分體現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天人合一”的觀念。在臺灣各個大小城市都有木藝家具店,里面排列著床、櫥、桌、衣架、沙發、睡椅、升降或旋轉斜靠椅、折椅、餐具櫥等等,式樣繁多,造型優雅,古色古香,使人百看不厭,留連忘返。
桃園的傳統木雕家具廠,目前是亞洲地區最大的木器工廠之一,它的產品有二分之一以上是傳統的木雕家具。孫運璇幾年前訪問沙特阿拉伯,送給哈立德國王、法德親王三套鑲貝太師椅。后來在訪問中南美時,也送給友人四季屏風、花臺、茶幾等中國傳統家具,這些都是桃園木器工廠的產品。
海外華僑和許多外籍人士,也向往中國傳統木雕家具的古樸和幽雅,他們希望能擁有一套這樣的家具,使自己的居家生活在西方社會中建立獨特的風格,所以千里迢迢到我國臺灣省訂做或購買現貨。臺灣家具遠銷幾十個國家。早在1973年銷金額就突破一億美元,1983年高達九億五千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