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大莊”是臺灣省臺北市的一家著名筆墨廠,莊主李志仁年三十已是一名出色的制筆工程師。他放棄到美國留學的機會,專心研制筆墨才幾年,就使“勝大莊”的毛筆揚名海內外。
李志仁從小就幫助筆廠做工,長大以后對于齊鋒、剔毛、定型等毛筆制作的過程已了如指掌。大學畢業后,在名書法家莊慕老的熏陶下,愛上了書法和制筆業。有一次,他發現莊慕老收藏的一支唐朝的“太平筆”,筆頭既短又胖,而筆鋒卻忽然瘦下來。這種筆下筆后字體的粗細變化很強烈,據說古時專門用來抄經文。經過細心地觀察,他成功地研制了一支太平筆,得到老師的好評。
李志仁家開設筆墨廠,在接管父親的這一產業之前,他埋首于故宮博物院的典籍中,幾乎讀遍了古今制筆的書論。掌管筆墨廠后,他既繼承了傳統的制筆法,又大膽改良。他對兔須、貍毫、獺毛、紫毫、豬毛、牛耳毫、羊毫等十幾種制筆毫毛的形狀、毫性、壽命、吸墨量等。都用科學的方法逐一分析,然后將筆頭由內向外分五層,用各種不同性質的毛調配成不同筆性的筆。例如做蒼勁有彈力的筆,則在第一層用豬毛,第二層用兔須,第三層混合紫毫與羊毫,第四層用牛耳毫,最外層再用貍毫包裹。越是精細之筆,層次分得越多越細。由于筆毛層層相互依襯,筆性自然靈活。經過幾年細心研究,他已研制出二十多種筆性不同的毛筆,足以滿足各種需要。此外,李志仁還在竹筆桿上下功夫。臺灣盛產種各名竹,李志仁選派專門訓練的行家四出挑選上等竹,用南寶樹脂取代松香粘頭,并在筆頭上方嵌上羊角或牛角,不僅古樸美觀,而且不易破裂。
我國歷史上的騷人墨客對于文房四定—筆墨紙硯十分講究,選用毛筆時有“尖、齊、圓、健”的說法。李志仁不僅靈活掌握了這四大要領,而且花了很多精力了解書畫者的性情、習慣與運筆方式來制作不同筆性的筆。他曾為著名畫家張大千、書法家王壯為、江兆申、臺靜農等人制作專用筆,深受幾位名書畫家的贊賞。
幾年來,“勝大莊”毛筆由于選料嚴格,設計細心,工藝精良,深受內外書畫界的歡迎。產品遠銷香港、日本、美國、加拿大、瑞典、比利時等國家和地區。臺灣書畫學會特別給李志仁贈了一座制筆設計的“金嚼獎”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