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與臺灣有著不解之緣,臺灣素來盛產甘蔗,有“甘蔗王國”、“東方甜島”之稱。臺灣蔗和臺灣蔗糧幾乎世人皆知。臺灣甘蔗的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經濟作物的首位,幾十年前,蔗田總面積曾達十七萬公頃,約等于廣西、廣東、福建四川省蔗田面積的部和。近些年來,臺灣的蔗田面積也都在十萬公頃左右。生產的蔗糧占世界糖產的5%。精制的方糖。糖霜、細粒沙糖遍銷世界各地。
臺灣的氣候溫暖,降雨量多,平原丘陵都適合甘蔗生長。臺灣甘蔗品種很多,主要分為果蔗和糖蔗兩大類。果蔗質松脆,可當水果吃。它那醇甜無比的滋味比起果中上品蘋果和梨子來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其中,南投縣埔里的紅甘蔗最負盛名;糖蔗質硬,含糖量高,是極佳的制糖原料。
甘蔗除了生食和榨糖外,在醫學上用途甚廣,它能清熱消炎、潤腸解酒;甘蔗根煎服可治糖尿病;甘蔗汁外敷還能治口瘡、熱瘡。此外,糖蜜可生產酒精、離氨酸、酵母;蔗渣可制纖維板、碎粒板、紙漿和用作養豬飼料。以往在制糖過程中一貫衩拋棄的甘蔗末梢,可以制成含有二十多種氨基酸的高級飲料,這種飲料不僅能提神醒腦,還有治療高血壓的功能。日本農業專家更進一步發現,甘蔗末梢中有許多營養成分,更有令人意想不到的防癌效果。甘蔗真是渾身是寶。
臺灣種植甘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元朝汪大淵所著的《島夷志略》中已經有臺灣人“煮海為鹽、釀蔗為酒”的記載。到了十七世紀初,甘蔗種植開始發展,同時也開始了蔗糖生產。
福建是甘蔗的故鄉,臺灣的甘蔗是由福建傳入的。傳說早在隋代,隋軍進駐臺灣,有士兵帶著福建的甘蔗在途中止渴,吃罷的蔗頭蔗尾丟棄在臺灣的土地上,于是甘蔗便在臺灣繁衍開了。臺灣的地理條件同福建相似,甘蔗能夠長得粗壯高大,甚至有關于甘蔗的一此習俗也是傳自福建的。比如現在臺灣人每逢家中有喜慶事時,常用甘蔗招待客人,表示愿和客人一起過甜蜜的日子;大年三十,大人總要挑選幾根好甘蔗放在門后,初一時給孩子們吃,祝愿孩子們象甘蔗一樣拔節成長。女兒出嫁時,父母總要送給她兩根連根帶尾系著紅綢或貼著紅紙的甘蔗,以此表達愿女兒女婿婚后生活象甘蔗一樣從頭甜到尾。可見,福建和臺灣自古以來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