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落在北京鬧市大柵欄的同仁堂,是一家有三百多年歷史的藥材老店。“京都同仁堂樂家老鋪”這一塊金字招牌,可以說中外聞名,都知道是北京的最古老的藥店。
同仁堂之所以叫“樂家老鋪”,是因它的創(chuàng)辦人姓樂,叫樂尊育。樂家原是浙江寧波慈水鎮(zhèn)人,世代行醫(yī)賣藥。樂尊育是第四代,他來到北京,正趕上明朝永樂建都北京,于是他投到太醫(yī)院當一名吏目,掌管文書出納。太醫(yī)院收藏有許多方書,這樣他便收集了許多古方和從民間征來的秘方,為他日后創(chuàng)辦同仁堂藥店以提高中成藥質量,準備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同仁堂創(chuàng)辦以來,代代相傳,一直秉著樂尊育創(chuàng)立時的宗旨:制藥一絲不茍,賣藥貨真價實。也就是同仁堂店史所記載的:“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藥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當時,每年“藥王圣誕”河北安國縣的藥市廟會開市時,同仁堂總是出高價買下全年所需的各種地道藥材,久而久之安國的藥市就形成了“同仁堂的人未到,不敢開市”的局面,包括議價標準也要視同仁堂出價多少來定。除安國藥市外,同仁堂還派人親赴產地采辦,如去東北買人參、鹿茸;……,去四川買麝香、銀耳;去泰國邊境購上好官燕(燕窩)等等。這樣,同仁堂的藥便與眾不同。
同仁堂憑借他們從太醫(yī)院得來的秘方和宮廷中收藏的歷代古方以及民間征集來的民間驗方,集中了中藥方劑的精華。清光緒十五年鐫版的《同仁堂藥目》所列四百九十五種里邊,有一半是宮廷秘方和太醫(yī)院修定的驗方。這幾百種方劑是同仁堂的無價之寶。再加上采購藥材時不怕貨高價出頭,藥材加工炮制時一絲不茍,真正做到了貨真價實,自然就贏得了主顧的信任,所以聲譽日隆,同仁堂的盛名始終不衰。解放后,為了保持和發(fā)展傳統(tǒng)工藝特點,先后多次校正原有配方、品種,對制藥工具進行了一系列改革,許多工藝實現(xiàn)了科學化、機械化生產,藥品質量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