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棉枇杷為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石棉枇杷為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
石棉枇杷,是四川省雅安市石棉縣的著名特產,該品果大、味濃甜,果肉柔軟多汁、可食率高,具有投產早、成熟晚(4月-7月采收、上市)、耐儲運等品質特點,是我國枇杷中的上品。
石棉縣地處四川省西南部,雅安市最南端,東連漢源縣、甘洛縣,南接越西縣、冕寧縣,西依九龍縣、康定縣、北與瀘定縣毗鄰。距離省會成都365公里,距雅安市城區210公里。石棉枇杷果大、味濃甜,果肉柔軟多汁、可食率高,具有投產早、成熟晚(4月-7月采收、上市)、耐儲運等品質特點,是我國枇杷中的上品。
四川省石棉縣的新棉鎮、蟹螺鄉、安順鄉、迎政鄉等鄉鎮,至今尚存16349株野生枇杷稀有古樹。60年代初,原華中農學院章恢志教授等查閱了7個研究所(院校)的近千余份標本,先后對長江流域及其支流(主要是大渡河流域)、云貴高原及廣東、廣西和海南島等野生枇杷分布較多的地區進行了廣泛系統的資源調查,并對四川、云南、貴州等重點地區進行了多次復查,提出了“大相嶺以南的石棉、漢源、峨邊等地可能是枇杷的起源中心”的觀點。結合華南農業大學林順權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對枇杷屬植物種質資源深入、系統的研究,于1999年與美國和日本的專業人員合作撰寫論文,澄清了枇杷起源的疑竇,最終確立了“枇杷起源于中國”,并基本確定了貢嘎山東南大渡河(石棉、漢源一帶)是普通枇杷的起源中心。
石棉枇杷
地域范圍
石棉枇杷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范圍為四川省雅安市石棉縣境內的回隆鄉、豐樂鄉、迎政鄉、先鋒鄉、新民鄉、美羅鄉、新棉鎮、挖角鄉、宰羊鄉、永和鄉、蟹螺鄉、擦羅鄉、安順鄉、田灣鄉、草科鄉、栗子坪鄉16個鄉鎮85個村,地理坐標東經101°56′-102°34′,北緯28°51′-29°31之間,枇杷主產區東起豐樂鄉蠟樹村,南到栗子坪鄉孟獲村,西到蟹螺鄉俄足村,北到草科鄉和平村,產區海拔851米以上。保護面積3500公頃,年產量8萬噸
產品品質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石棉枇杷成熟期晚,果實大,呈圓形或卵圓形,果皮橙黃色,果粉多,果繡少,皮薄,極易剝皮。果肉厚、橙紅色,汁多、細嫩、味濃甜,可食率高。(2)內在品質指標:石棉枇杷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糖酸含量適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3)安全要求:符合國家標準GB/T13867-1992,地方標準DB45/T272-2005枇杷栽培技術規程,DB51/T369-2003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規程-枇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