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魚,色白如玉,個頭多在五至七斤之間,大者十余斤,體形頎長,鰭尾發達,有游泳冠軍之稱。大白魚和烏蘇里江中的鮭魚(大馬哈),綏芬河中的灘頭魚并稱“邊塞三珍”。
▽興凱白魚歷史淵源(文化內涵)
據說,這種吃法為清初名將駐寧古塔將軍薩布素所創。有一次薩布素將軍邀請素有“驚才絕艷”之稱的江南才子吳兆騫到家作客。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命人又布上一道菜,薩布素指菜道:“此菜乃素親手所做,特請先生鑒賞。”
兆騫連品數口,說是“松花”蛇肉。薩布素笑而不答。又品數口,說是螃蟹肉薩布素哈哈大笑道:“以先生之鑒賞才能,今為我蜮,足見我烹調技巧可亂真矣”。兆騫驚問:“將軍何出此言,豈非蛇蟹之肉乎?”薩布素道:“然也,此乃興凱之大白魚也,我常食之,每覺其味與長白山松花蛇、遼西河蟹之風味相似,故以特技制之,果得其妙,素敬先生才干,不忍獨用,故請先生品之,今得先生光臨,如愿以償,干!”兩人相視大笑。
可惜的是,記載薩布素將軍烹飪特技的文字未見流傳。但今人品嘗。
▽興凱白魚地域特點(產品特色)
大白魚肉嫩味鮮,清香爽口。在興凱湖沿岸,有湖水燉白魚的吃法。把活魚剖腹洗凈,放入鍋內,加上湖水,清燉三十分鐘,佐以精鹽、胡椒粉、香菜沫。其肉鮮嫩,其湯色白如乳,精美異常。
還有一種傳統吃法,先把白魚放入鍋內清蒸20分鐘,然后出鍋,去骨刺,陰干兩天,肉成絲狀。食用時,再放鍋內蒸十分鐘,有一種特殊風味,名曰“賽蟹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