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簫笛從選料到制作十分講究。它是用當地一種特有的長在陰山溪旁少見陽光的水竹制作的。這種竹節(jié)長、肉厚,通根基本一致,只有人的拇指粗細。砍竹的時間很講究,一般是立冬后兩個月為好。因為這時的竹含水和糖分少,做出的簫笛不易開裂和霉變。
▽玉屏簫笛歷史淵源(文化內涵)
玉屏簫笛已有幾百年的歷史。相傳三百年前,玉屏有一個姓鄭的人,在一次趕場時候認識了一個自稱“鹿皮大仙”的道人,他們兩人一見如故,情趣也十分相投,遂結成為知己。
道人時常在山上徘徊低吟,訴說他對當朝的不滿。有一天他從山上采來一根竹子,將它制成簫吹奏起來,引起知交的共鳴。不久道人要遠游他鄉(xiāng),便把制作簫笛的技藝傳給了這位姓鄭的朋友。
從那以后,鄭家就開始自制自銷簫笛。可能這就是詩句“仙到玉屏留古調”的出處了。
▽玉屏簫笛地域特點(產品特色)
玉屏簫笛制作要求更是嚴格,從伐竹到制成有幾十道工序。最后在簫笛表面刻以詩畫。管身的古銅色彩刻上各種圖案、詩詞更顯得古樸典雅。玉屏簫笛中尤以“龍鳳屏簫”最受歡迎。
它是雌雄成對的簫管。雄的略粗,雌的稍細。吹奏起來雄簫聲音渾厚洪亮;雌簫又音色圓潤含蓄而雋永。雌雄合奏,好似一對情侶在合唱,是那樣的協(xié)調和諧,娓娓動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