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知曉貴州苗族的衣衫上有五彩溢香的美麗刺繡。但誰知道那千針萬線密密匝匝的花朵底下,都有一張好看的剪紙?而會繡衣的苗女們,哪個閨房中會沒有存放的花樣?
《苗族古歌》“遷徒”一段中唱道:“姑姑嫂嫂,莫忘帶針線,嫂嫂叫姑姑,莫忘帶剪花。”可見剪花刺繡對于苗人生活的必要。
貴州苗族剪紙主體紋樣的動物中,有龍、吉玉鳥、蝴蝶、魚等,人物有央公央婆、蝴蝶媽媽、苗族英雄務么細及馭龍伏狃的苗人男女。另外,太極陰陽魚,楓樹及苗樓建筑也常常出現在畫里。這些形象都與苗族的古老信仰和傳說有關。
貴州剪紙由于各地刺繡方法的不同而呈現出各種有特點。
施洞型的剪紙確定外輪廊之后,在形體的內部破刀剪出隨勢而走的渦狀線或齒狀線。而臺拱型的剪紙則以鎮扎眼成虛線狀。造型特征施洞剪紙為粗獷,而臺拱剪紙更趨秀麗。與西北剪紙造型一樣,貴州苗族剪紙藝術的造型因素來自于民眾對事物特殊的觀察方法和思維方式,來自于傳統鄉土文化根深蒂固的美學思想。任何以為民間藝術的奇物造型是“變形”的看法,都是對創造者真摯情感的曲解和中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