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農自矜麻鞋好,并謂麻鞋制做巧。聞客明日西南行,愿助輕足赴蜀道。”這是國民黨大員于右任《清水麻鞋歌》中的贊美詩句。于右任先生是陜西省三原人。早年他在家鄉組織靖國軍支持孫中山先生發起的護法運動。
后來兵敗岐山,繞道隴南赴粵,途經清水。這首詩字里行間,流露了這位大員對清水麻鞋的喜愛。
▽清水麻鞋歷史淵源(文化內涵)
麻鞋在我國歷史悠久,流行甚廣。我國古代大詩人杜甫在西行古秦州時,就有“麻鞋見天子,衣袖露兩肘”之句。足見麻鞋在唐代就已廣泛流行。甘肅盛產大麻,麻鞋流行各地,而且各具特點。
武山麻鞋,是用麻繩拉成布底,鞋幫用純白的棉線繩編織成雅素的圖案。天水、甘谷、秦安等地麻鞋,其式樣與武山麻鞋大同小異,但棉麻并染以雜色。有的在鞋口前飾有多色或單色棉線大絨球,男女皆宜,十分美觀。
兒童麻鞋則更講究,它用五彩布或線,編織成種種花形,鮮艷奪目,藝高驚人。但最令人驚嘆,最負盛名的要數清水麻鞋。
▽清水麻鞋地域特點(產品特色)
清水縣位居渭河北岸,隴山西麓,氣候屬溫帶半濕潤區。冬季較冷、較長,夏季短而涼爽。年平均降水量六百一十毫米,盛產大麻。這里所產的大麻,色純白,纖維細韌而長,是制做麻鞋的極好原料。
清水麻鞋就是用這種大麻紡成細繩編織而成。它具有工藝精巧,經濟實惠,結實耐穿等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