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特產有哪些,太原特產特別不錯,我們來認識一下太原的特產。
太原特產:
1、汾酒
早在南北朝(公元420~589年),汾酒就為世人珍愛,后歷經唐、宋、元、明、清,素有“開壇香天下”之美譽,其美味曾傾倒眾多文人墨客、帝王將相。新中國建立以后,幾經擴建,現已成為國內最大而又聞名于世的國家名酒生產廠家之一。汾酒度數雖高,但無刺激性,飲后使人心曠神怡,具清潔衛生,幽雅純正,綿甜長之三絕,是我國清香型大曲白酒的典型代表。
2、頭腦
頭腦之名為頭腦,實則既無頭又無腦,而是用肥羊肉、黃花、煨面、藕根、長山藥、良姜、酒糟、黃酒八樣原料配制而成的一種食物,故而又名八珍湯。每年陰歷白露至來年立春上市。食用頭腦多在清晨,用腌韭菜作引子,并配以一種名之為帽合的圓形面餅。頭腦營養豐富,具有益氣調元、活血健胃、滋虛補虧的療效,長期食用,得益非淺。
相傳,頭腦乃明末清初時,太原著名思想家、書法家、醫學家傅山先生所創。他將八珍湯的配方和制法傳授給一家飯店,并為該店起名清和元,八珍湯由此也易名為頭腦。在清和元牌匾的上邊寫有“頭腦雜割”四個小字,合起來便是“頭腦雜割清和元”,意寓宰割元、清封建王朝統治者之頭。(太原)
這是由明末清初著名文人,醫學家傅山發明,對人體有滋補作用,效果甚佳。頭腦為湯狀食品,在一碗湯糊里,放上三大塊肥羊肉,一塊蓮菜,一條長山藥。湯里的佐料有黃酒、酒糟和黃芪。品嘗時可以感到酒、藥和羊肉的混合香味,味美可口,越吃越香。具有滋補、活血功能。此外,羊雜割是太原著名的傳統風味小吃,其物美價廉,營養豐富,頗受百姓之歡迎,二者為冬令美食。
3、清徐老陳醋
清徐老陳醋是黑褐色,體態清亮,鮮明誘人。除了具有酸醇、味烈、味長的三大優點外,還有香、綿、不沉淀,以及"掛碗"的特點。只要擰開瓶蓋,那香酸濃郁的氣息立即撲鼻飄來,滴入碗里打一個圈,便均勻地粘在碗邊。品嘗一口,雖然老陳醋的酸度是五度,但不覺得失酸難耐,倒感到"甜綿香酸",酸得緩慢、長久、可口,酸得發甜,發綿,發香,酸得滿足而后知不足,嘗了一口還想嘗一口。此外,一般的醋存放長時間,就會變濁,生白皮,甚至腐化變質。但清徐老陳醋儲存越久越香酸。有的人儲存幾十年后,因為瓶蓋不緊水分蒸發,老陳醋變成了重色琥珀一樣的固體醋,用開水沖開,仍然鮮酸如初。
4、晉祠大米
晉祠大米產于太原晉祠鄉一帶,是山西大米中的優質品種。
這種大米晶瑩飽滿,呈半透明狀,米色微褐。做出飯來顆粒分明,香氣四溢。生產晉祠大米的稻田,是晉祠難老泉水澆地,含有多種礦物質。
5、太原仿古鐵器
太原仿古鐵器是太原古代冶金技術的繼承和發展。太原晉祠的宋鑄鐵人名聞中外,就是太原古代冶金技術高超的最好歷史見證。近年來,太原北城區金屬工藝廠以優質生鐵作原料,陸續生產仿石鐵器,如“馬超龍雀”、“明九龍鼎”、“云岡佛頭”、“晉祠鐵人”等,形象逼真,神態自如,與原物陳列一處,幾可亂真。
6、孟封餅
孟封餅是清徐縣孟封村獨特的傳統名食,以香、酥、軟、甜、涼的特點久負盛名。凡品嘗過它的人,無不稱其為餅中佳品。
長期以來,不論逢年過節探親訪友,人們總是設法買些孟封餅,一來自家過節品嘗,二來可作為禮品饋贈親友,表示對人敬重。
來歷:孟封餅創制于清光緒十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當時南里旺村有姓馮的一家財主,孟封村的趙晉山給他家做飯。當時臘月,馮家為歡度春節,要求每天不吃重樣飯,頓頓都要調花樣。趙廚師盡管手藝高超,幾十天的變樣已技窮藝盡。一天,偶用面粉與油、糖炒成油性面與面粉加水和成面團。不料面團過稀,無法聯餅,只好用鏟子鏟塊,放在鏊上,再扣上扣鍋烤熟,主人食之,十分可口,要求繼續燒制,這就是孟封餅的開始。
后來趙晉山回到孟封,向鵝池村的王富長借200元錢,開設餅鋪,經營“孟封鍋塊”,后來改稱孟封餅。孟封位于清源縣東南,地處汾河東岸,是糧食集散之地,聚集許多店鋪,從河北、榆次到文水、汾陽、陜西的客商絡繹不絕,孟封餅隨之而銷往各地。
7、面麻片
代州面麻片,歷史悠久,以片薄、質脆、香甜可口著稱,至今已有近百年歷史。據說,清朝末年,一位在江蘇做官的代州人特別喜歡吃江蘇的麻片。告老還鄉時,便帶了一名專做麻片的廚師回鄉,在家做麻片,供自己食用。后來這位廚師將其技藝傳給了代州人,經代州人的改進,制成了獨具特色的代州麻片。代州城有名的商號“聚星瑞”、“興盛齋”、“富成齋”、“天興昌”、“巨盛齋”、“福盛魁”等,主營面麻片,并向州外推銷,享譽山西。
8、山西拉面
山西拉面,又叫甩面、扯面、抻面,是西北城鄉獨具地方風味的面食名吃。為山西四大面食之一。拉面源于何時尚待考究。但據清末陜西薛寶辰所著《秦食說略》記載,當時在山西、陜西一帶流行一種“楨面條”(按:楨一扯、拉):“其以水和面,入鹽、堿、清油揉勻,覆以濕布,俟其融和,扯為細條,煮之,名為楨面條。作法以山西太原平定州,陜西朝邑、同州為最”。現在,拉面在山西的太原,晉中、運城等地流傳甚廣,特別是晉中地區及陽泉等地及太原陽曲縣的拉面最為著名。拉面是一項技術性較強的技藝,學會拉面這一技法,可制作出幾十種不同口味、形態各異的姊妹品種。如空心拉面、夾餡拉面、水拉面、油拉面、龍須面、小拉面、銀絲卷、一窩酥、清油餅、雞絲卷等等,均基于拉面這一基本技法。
9、原河漏
把和好的面投入特制的河漏床(中間有圓洞,下方有孔,上面有與圓洞直徑相差略小的木柱圓形頭伸入洞中擠壓)迫使面從下方均勻的孔內下到鍋里,整個河漏床用杠桿原理,橫跨鍋上。待面壓到一定長度,用刀從下方把面條截斷,煮熟后配上各種澆頭或打鹵食用。這種面,操作簡便,速度快,適宜于集體食堂食用,吃著筋滑利口。
10、太原玉雕
太原玉雕歷史悠久,雕刻工藝精致、細膩,所用原料石質精美,產品品種多樣,它既是太原古老文化的象征,又是太原人民智慧的結晶。
太原玉石資源豐富。近處,婁煩縣產玉石,晉中地區盂縣產綠軟玉、剛玉;遠處,晉南夏縣產碧玉,臨汾、鄉寧產瑪瑙,這是太原玉雕能夠從古至今沿襲發展的重要原因。
太原玉雕,就是根據天然玉石資源因料取材,因材施藝,在玉雕大師們的精工刀刻下形成了色、形、態俱佳的工藝美術產品。位于太原的山西工藝美術廠的玉雕,近年來有了新的發展,在表現名勝古跡、花卉、人物等方面既繼承了太原玉雕的傳統手法,又在這一基礎上大膽創新,精心雕刻了許多具有較高藝術水平的玉雕新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