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治有什么特產,長治特產有什么?下面由小編為你介紹有關長治特產。
長治特產主要有以下幾種:
上黨臘驢肉:故語有“天上龍肉,地下驢肉”之說.上黨臘驢肉,以其獨特的風味傾倒美食家”,享譽古今。
大鳳丸:產于古潞州的傳統名藥。具有舒筋活血、開竅祛風、通經絡、強肝腎、補虛養壯的功能。對于腰腿疼痛、四肢麻木、半身不遂、筋骨酸困以及婦女產前產后一般風癥有特殊療效。許多臥床多年的患者,服后藥到病除。在華北、西北尤其是山區,享有很高聲譽。處方始于明末清初,由“萬鎰堂”藥號根據祖傳秘方配制成藥,霜蠟為丸。
清流陶瓷:產于壺關縣清流陶瓷廠。以歷史悠久、產品新穎、瓷質細膩、質量可靠受到國內外用戶的青睞。主要產品有茶具、酒具、餐具等日用陶瓷。現有20余種產品銷往美國、加拿大、法國、瑞士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量300多萬件。
長子銅樂器:長子縣的銅樂器制造業,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是全國同行業八大產家之一。產品40多種,所產樂器音質純正,音域寬廣,多為民族、民間樂隊使用。不僅受到國內一些著名音樂藝術團體的青睞,而且遠銷東南亞各國。
山楂餅是長治市的著名特產,已有20多年的生產歷史,產品暢銷到國內外市場。
長治山楂餅,是以當地特產優質山楂為主要原料,經過選料、清洗、蒸熟、打漿、成型、烘干、包裝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產品為圓形薄片,色澤鮮艷,厚薄均勻,質酥適度。含糖量為85%,還原糖含量為9%,總酸為1.5%,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鈣、磷鐵和維生素C等營養成分,食后有生津開胃、助消化、降血壓血脂等功效。
堆花的創造人李模(1867-1933年),創制了長治第一代堆花工藝品。1915年(一說1916年),李模、李時忠、李時庸父子3人,歷時3個月堆制的“春桃”、“夏荷”、“秋菊”、“冬梅”四季條屏,被選送到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參展,榮獲二等銀質獎章。長治堆花的主要工藝是:先將圖形描在薄紙板上,照線剪裁成若干塊,再在這些紙片上“貼飛邊”、“壓紙捻”、“續棉花”,后蒙上所需綢緞,并按圖案要求將蒙上去的這些綢緞經過“撥折”、“軟褶”、“彩繪”、“貼金錫線”,成為片狀半成品,然后將此半成品,平面拼貼在已經繪好場景的底板上,裝入玻璃木框,一幅形象生動的堆花即告完成。
新中國成立后,長治堆花重振生機。隨著外銷渠道的逐漸拓寬,長治堆花的生產規模日益擴大,長治堆花正式改名為“長治堆錦”,生產有幾十個品種。
核桃是世界著名的四大干果之一。長治境內種植經濟林木歷史悠久,早在東漢、三國時代,就從小亞細亞引進核桃,并開始成片種植。核桃仁是離含蛋白質和脂肪的美味食品,又可榨油,核桃仁的含油量一般在70%左右,高的可達80%,被稱為“油料之王”。長治核桃主要分布在平順、黎城兩縣。平順很早就有種植核桃的習慣,核桃樹遍及全縣,尤以東寺頭、虹梯關、西溝、龍鎮等鄉鎮和濁漳河兩岸最多,其系列產品是該縣重要的出口物資。黎城境內干果以核桃、花椒為主,其中核桃產量最大。
平順是全國最早栽培花椒的地區。據有關資料記載,早在唐代,花椒樹就在這里安了家。平順土性適宜,氣候溫和,無霜期較短,適合花椒生長,全縣15個鄉鎮盛產花椒,約占全省花椒總產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又以濁漳河、虹霓河兩岸及中五井鄉一帶為主產區。該縣花椒品種很多,有大紅椒、大綠椒、小紅椒、狗椒、白沙椒等。大紅椒最好,優點是產量大、耐寒、味香、出油率高,有“十里香”之美譽,暢銷全國,遠銷歐美、東南亞許多國家。中五井鄉留村,堪稱花椒的第二故鄉,桑林虎帶領群眾創造出“花椒平埋壓苗栽植”技術,使全縣陽坡花椒造林成活率由過去的60%提高到95%以上,引進推廣了花椒新良種“大紅袍”,1993年獲山西省農業食品博覽會金獎,1994年又獲全國名特優新林業產品博覽會花椒惟一金獎。平順花椒皮厚,顏色純正,香味撲鼻,是一種上等食用調料。
上黨的柿子,分方柿、牛心柿、磨盤柿、圓柿、旱柿等多個品種,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這里的人們掌握了一套加工柿子的方法,最值得稱道的是黎城的柿餅,無皮無核,用棍子穿成一串,霜白似雪,肉色金黃,甜軟適口,是節日的美食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