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藥物資源得天獨厚,是中國“五大藥庫”之一。是“中國葡萄酒之鄉”,中國名硯--松花石硯的產地,也是“關東三寶”的故鄉。特產還有牛皮杜鵑、偃松、松蕈、耬斗菜、長白瑞香、篤斯越桔、高山罌粟、茅膏菜、靈芝、紅景天、人參、熊膽、天麻等。
通化特色推薦
松花石硯
松花石硯始于明末,興盛于清朝,“壽古而質潤,色綠而聲清,起墨益毫,故其寶也”,康熙皇帝為御制松花石雙鳳硯識語,并封為“御硯”,專供皇室宮延使用,松花石硯又名松花玉硯,“松花玉,色凈綠,細膩溫潤,可中硯材,發墨與端溪同,品在歙坑之右”。乾隆皇帝高度稱頌她,示為珍品,一直為皇室所珍藏,流于民間極少,歲月流失松花石硯失傳二百余年。
松花石產于松花江之源,長白山腳下的通化市而得名,此石屬于大約在8.5億年的海洋沉積環境下形成的細晶石灰巖,內含方解、石英、質地堅細,敲擊如銅聲,剛柔相濟,滑不拒墨、澀不滯筆、久磨不減其鋒、貯墨不涸等特點,它色彩豐富,紋理各異,有駱青、紫綠、翠綠、俗綠、絳紫、嫩綠、凈綠、“赤柏紋”、“紫袍綠帶”等,石品眾多,各顯豐彩,獨樹一幟,用松花石精雕出的石硯可與端硯、歙硯、洮硯媲美,共譽為中國四大名硯。松花石硯于其實用、欣賞、收藏于一體的文化藝術之珍品,曾作為珍貴禮物送給朝鮮的金日成、香港的霍英東、李嘉城等國家元首和各界名流,遠銷日本、韓國、東南亞以及全國各地,深受各界知名人士的喜愛和收藏。
人參
人參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因根似人形得名。人參葉子是由五片小葉構成的掌狀復葉。一年生人參只長一個由三片小葉構成的復葉,稱為"三花";二年生人參長一個由五片小葉構成的掌狀復葉,稱為"巴掌";三年生人參有兩個掌狀復葉,稱為"二甲子";四年生人參有三個掌狀復葉,稱為"燈臺子";五年生人參有四個掌狀復葉,稱為"四匹葉"。以后每增一歲,葉子也增加一個,一直到六匹葉為止。再后即使參齡增加,葉子數目亦不再增多。人參的花呈淡黃綠色,許多朵小花集于莖頂,花落結果,果由綠而青,再由青轉紅,十分醒目,俗稱亮紅頂子。這時期人參在深山密草中便容易被發現,所以正是采挖野生山參的好時機。每年人參果由青轉紅之后,就到了"放山"(挖人參)的季節。在舊社會,放山有許多歷史上延續下來的禁忌,放山人要嚴格執行。放山十分辛苦,但由于人參價值昂貴,許多人仍樂此不疲。野山參以外,還有人工栽培的園參。現在,吉林地區各市縣都有栽種人參的參場。人參的藥用部分主要在根部,是大補元氣、舒筋活血、提神壯力、補脾健胃的名貴藥材。
貂皮
貂皮,分為紫貂皮、水貂皮兩種。紫貂皮產量極少,價格昂貴;水貂皮也有"裘中之王"的美稱。紫貂又名黑貂、林貂,屬食肉目,鼬科。貌似家貓,毛呈棕褐色,體重約1公斤,體長約40厘米。性孤僻,晝伏夜出,除交配繁殖期外多獨居生活。繁殖適齡是2~3歲,配種期在6月末至8月初。產仔在翌年的3~5月,胎產1~4只。水貂性兇猛,行動敏捷,善于游水。9到10個月性成熟,每年3月交配,8月產仔。年產1胎,5~7只。在清朝,吉林所產紫貂是向皇帝進貢的貢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吉林省左家特產研究所對紫貂進行家養馴化研究,并獲得可喜成果。據1984年末統計,吉林地區已有大小養貂場11個。
鹿茸角
鹿茸,分為梅花鹿茸和馬鹿茸。有二杠鋸茸(雙岔形)、三岔鋸茸(三岔形)、二杠砍頭、三岔砍頭(砍頭即將鹿頭和鹿茸一起砍下)等。鹿茸是沒有骨化的公鹿角。鹿茸每年生長1次,個別的生有2茬茸,2月間脫落,4月間再長。鹿茸剛長出時又軟又嫩,外面包著一層皮,皮上長著茸毛,里面有軟骨,布滿毛細血管。茸的生長期一般從4月份到7月份,每天可長2~4毫米,80天內即可成熟取茸。鹿茸的藥用價值很高,可生精補髓、養血益陽、強筋健骨,治療身體虧損、耳聾目暗等癥,是療效很高的滋補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