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的特產豐富,主要都是些土特產,如汁多籽軟的黃里石榴、色艷肉厚的黃里笆斗杏、皮薄味美的土型西瓜、粒大香甜的大莊葡萄等,此外,馳名中外的口子酒,憑借著當地的優良水質和高質高粱等原料,釀造出了氣濃味純的金獎白酒。
淮北特產推薦
口子酒
產于濉溪縣,系兼香型白酒。口子酒釀造歷史悠久。口子酒的釀造歷史,源遠流長。遠在春秋魯桓公15年(公元前697年),宋襄公多次獻血盟會諸侯,飲的就是當地酒。據傳,戰國時期,宋國遷都相山,就大量釀造。南宋、金、元朝代,口子酒大量生產。口子酒歷時千年,入口味道甘美,酒后心悅神恰,素有“名馳冀北三千里,味占江南第一家之美譽。許多文人墨客、達官巨賈會集于此,或泛舟濉水,或飲酒賦詩,清乾隆皇帝下江南途經徐州時,極為贊賞濉溪地方官進獻的口子酒。以相山隱士任柔節的“隔壁千家醉,開壇十里香”詩句最為流傳。
口子糕點
口子糕點品種多,質量好,銷路廣,是濉溪的土特名產之一。
口子糕點分為普通糕點和精細糕點(粗點、細點)兩種。像三刀子、羊角蜜、小京棗、螞蚱腿、豆角皮、燎花、麻餅等均為普通糕點。精細糕點有寸金、麻片、烘糕、蜂糕、云片、山楂糕、皮糖、蛋糕、雞骨糖、京蜜等。此外還有些時令性的糕點:酥糖、木瓜糕、綠豆糕、月餅等。并有專為祭祀用的禮品,通稱“蜜供”。蜜供是用白糖制成的各種各樣的人和物。如八仙人子、神像、宮殿、牌坊、寶塔、香爐、蠟臺、壺、碗、盆、瓶、龍、虎、獅、馬、牛、豬、羊、雞、鴨、鵝、花、鳥、魚等。這些“蜜供”制作精巧完美,觀之,形態逼真,食之,香甜可口。
老城辣湯
相傳乾隆在下江南時,路過此地,感到肚子餓了,恰好路邊有一家老太太煮雞湯,乾隆就坐在路邊喝了一碗,感到很香,湯里還有麥仁,乾隆卻不知這麥仁是雞沒洗干凈留在雞肚子里的。于是,乾隆就問老太太:“這是啥湯?”老太太年齡大,耳朵也背,沒聽清楚,就重復了一句:“啥湯?”乾隆就誤認為這湯的名字就叫“啥湯”。后來這個名字就叫開了,在濉溪人們都叫“啥湯”,又因為湯的味道鮮辣,有的人又稱之為辣湯或胡辣湯。
王憨子油茶
王憨子原名王新從,他精心研制的油茶在老城小吃群中獨領風騷。油茶是濉溪小吃中的滋補精品,人們常說“老城油茶噴噴香”。在街頭的飲食攤子上,擺把大壺,外用棉布包著用作保溫,壺內有做好的油茶。食用時,加醋、醬油、麻油,酸辣鮮香,美味可口。其口感滑膩油潤,略感糊口,且酥油香氣濃郁,營養豐富,深受老人和兒童的喜愛。油茶除了香,還有提神、消食健胃、驅濕避瘴、驅寒治感冒等功效!
留香閣毛筆
淮北留香閣毛筆廠生產的毛筆,選料精良,制作柔適度,有200多個品種,屬宣筆。留香閣在發掘傳統制筆工藝的基礎上,即保持宣筆的特點,又博取眾長,吸收湖筆取鋒的長處,獨創了自己的風格。保持了毛筆特有的尖、圓、齊、健、剛柔兼得、毛純耐用的優點,而且鋒長、鋒清、體瘦、含墨量大,用起來揮灑自如,潑墨凝重,可致“鐵線中鋒”的妙趣。其中舞鶴游天、墨龍戲海、蝶壽、紫竹軒等品種,經著名書畫家劉海粟、舒同、李苦禪、賴少其、費新我等試筆,一致稱道得心應手,揮灑自如、紛紛留墨贊譽。日本著名書畫家加藤豐翠、柴田木石等人也給予很高評價。留香閣毛筆遠銷港、澳、日本、泰國等地,享譽國內外書畫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