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知名特色美食推薦太倉市雙鳳肥羊大面“雙鳳肥羊大面”為太倉餐飲文化中的特色品種之一,是成為地方上的冬令特產名吃。以酥、濃、香、肥著稱。
太倉市雙鳳肥羊大面
“雙鳳肥羊大面”為太倉餐飲文化中的特色品種之一,是成為地方上的冬令特產名吃。以酥、濃、香、肥著稱。
張家港市刀魚餛飩
刀魚餛飩是張家港民間傳統特色點心。主要將刀魚從尾部向上劈成兩半,去除頭、皮、大骨,用刀背將其搗碎,剔除魚刺,加入佐料,與韭黃或瘦豬肉等拌和做成刀魚肉陷,包成餛飩。餛飩在沸水中煮至漂浮即可食用。入口清香誘人,口感細膩滑嫩,鮮美無比,別具風味。
太倉市長江四鮮
太倉地處長江入海口,江海交匯之處,魚類品種甚多,較為著名的有合稱為“長江四鮮”的銀魚、刀魚、鮰魚、鰣魚。
桂花雞頭米
聽著菜名好像不知道是雞的哪門子親戚,其實不然哦!雞頭米,也稱為芡實,是一種水生在蘇州葑門南塘的稀有特產,與雞無關。但是,又好像也算與雞有關。正因為芡實果實上花萼退化的部分形如雞喙,大家才給它取了“雞頭米”這個俗名。主要材料:雞頭肉、桂花糖、綿白糖。口感風味:肉色玉白,顆粒如珠,甜潤軟糯,香甜可口。現在,在一些南貨店也可以買到一些曬干的雞頭米,以方便游客旅途攜帶。
響油鱔糊
六、七月間的黃鱔是入菜的較好原料。響油鱔糊是蘇州地區的特色名菜。顧名思義,烹調后的鱔糊端上餐桌,盤中仍在“辟叭”作響。取活鱔切為鱔絲炒透,加紹酒略燜,加高湯燒10分鐘后收稠用淀粉勾芡,出鍋澆上汁,風味獨特,口感醇香。
常熟市陽澄湖大閘蟹
大閘蟹還是去當地吃好,一要吃鮮,二是要吃原味。其他復雜的吃法可能會破壞掉大閘蟹本身的味道。陽澄湖大閘蟹蟹身不沾泥,體大膘肥,青殼白肚,金爪黃毛。肉質膏膩,十肢矯健,置于玻璃板上能迅速爬行。
張家港市酒釀鰣魚
酒釀鰣魚是張家港地方風味名吃,深受群眾喜愛。是將鮮鰣魚放入適量酒釀和熟豬油,加蔥、姜、火腿片及調料,上籠蒸15分鐘左右而成。出籠后的鰣魚酒香四溢,色澤潔白,鮮嫩味美。
碧螺蝦仁
新鮮大蝦仁與產自洞庭的特產碧螺春茶葉共烹,是一個非常妙的烹飪手法,茶香汁香味濃,不僅可以去除蝦仁的腥味,還能保持蝦仁鮮嫩的口感,上桌用茶葉點綴,別具韻味,色香味俱全,是當地人們所鐘愛的菜點。
松鼠鱖魚
作為蘇州地區風味美食,江南各地一直將其列作宴席上的上品佳肴,同時也是蘇州地區的傳統名菜。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微服至蘇州松鶴樓菜館用膳,廚師做的魚乾隆皇帝吃后很滿意。后來蘇州官府傳出乾隆在松鶴樓吃魚的事,此菜便名揚蘇州。制作方法:用鯉魚剔除骨頭,魚肉紋花,腌后上蛋黃糊,入鍋炸熟,澆上糖醋鹵汁。口感獨特,入口細滑,外脆里嫩,酸甜可口。
昆山市奧灶面
奧灶面出自奧灶館,位于現亭林路,已有近百年的歷史。
常熟市支塘酒釀餅
常熟支塘酒釀餅,是春天的時令食品,以當地的冬小麥和酒釀為主要原料。酒釀用以作藥,可活血行經,散結消腫。支塘酒釀餅有葷、素之分,品種主要有玫瑰、豆沙、薄荷等味。
張家港市拖爐餅
拖爐餅是張家港市楊舍、塘橋兩地的著名傳統風味小吃。據今已有150多年歷史。是用兩只爐烘烤而成,下面一只為底爐(平底),上面一只為頂爐(尖頂,呈錐狀),烘烤時二只爐同時加熱吻合,并以頂爐的熱量將餅吊熟,大有頂爐拖底爐之勢,故稱拖爐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