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知名特色美食推薦安新縣保定白云嶂包子白運章包子是以肥瘦相間的新鮮牛肉、時令蔬菜為餡料,包子皮是用發面和燙面按一定比例制成。包子的特點是皮薄有筋道,肉餡鮮香。
安新縣保定白云嶂包子
白運章包子是以肥瘦相間的新鮮牛肉、時令蔬菜為餡料,包子皮是用發面和燙面按一定比例制成。包子的特點是皮薄有筋道,肉餡鮮香,回味無窮。回族面食廚師白運章創制。
安新縣元宵王
元宵王位于保定市市府后街路(近古城賓館),是保定的老字號。每年到了正月十五,就會排起長隊,它家以賣炸糕和切糕為主,豆沙餡很好吃,用料也很實惠。炸糕也不錯,餡料很足,很飽滿。
安新縣保定呂記冰糖葫蘆
保定的冰糖葫蘆在省內遠近聞名,在宋代和明代,就出現了蘸糖的單個紅果,叫作“糖堆兒”。到了清代,為食用方便,出現了穿成串的糖葫蘆。現在,糖葫蘆品種花樣很多,有全部山楂的、山楂加紅豆沙餡、山楂加綠豆沙餡、麻山藥的等等,款款誘人,成為一種大眾化的街頭食品。
元宵王
元宵王位于保定市市府后街路(近古城賓館),是保定的老字號。每年到了正月十五,就會排起長隊,它家以賣炸糕和切糕為主,豆沙餡很好吃,用料也很實惠。炸糕也不錯,餡料很足,很飽滿。
淶源縣鹵煮雞
要吃到正宗的鹵煮雞,除馬家老雞鋪外,就要到清真寺街上,每天都會有十幾個攤位賣熱氣騰騰的整雞和雞胗,其中又以劉氏三兄弟的雞較為著名,但假冒的也不少,要認清招牌。
保定驢肉火燒
保定驢肉火燒是保定著名小吃,發源于河北省古城保定,廣泛流傳于冀中平原,其中以保定北部徐水縣的漕河地區歷史較為悠久。和保定三寶(王鐵匠鐵球,保定面醬,保定春不老)并駕齊驅。即把熟驢肉夾到火燒里食用,火燒口感酥脆,驢肉肥而不膩,回味醇厚。驢肉火燒[1]為一種面食,一般為死面做成將其在餅鐺里烙熟后,架在灶頭里烘烤,使其外焦里嫩,別具風味;趁熱用刀劈開,加入熱騰騰的熟驢肉,是較為正宗的吃法。另有肉湯加淀粉熬制的燜子夾入火燒佐食,其中以保定南部定州地區的燜子較為美味和著名。
淶源縣驢肉火燒
驢肉火燒是很多當地人的主要早餐,保定人的早點多是一兩個驢肉火燒、一碗小米粥,切碎的驢肉填進開口的火燒(即燒餅)里,皮酥肉嫩。
保定白云嶂包子
白運章包子是以肥瘦相間的新鮮牛肉、時令蔬菜為餡料,包子皮是用發面和燙面按一定比例制成。包子的特點是皮薄有筋道,肉餡鮮香,回味無窮。回族面食廚師白運章創制。鮮牛肉澆餡,拌以多種調料、佐料、切碎擠干的菜料,面粉作皮,包餡,蒸熟。皮薄、邊窄、餡大、油香、形美,隔皮見餡,由餡成丸,入口噴香。已有70余年制作歷史。白運章包子用料講究,牛羊肉必須是鮮嫩的,專挑脊背肥瘦相宜的花羔肉,定點購用小磨香油,做法也獨具特色,包子皮選用優質面粉燙面制成。做出的包子皮薄、邊窄、餡大、油多,形狀像鈴鐺,隔皮能看到餡,把包子拿起來一晃,成肉丸的包子餡能在里邊晃動,咬一口,沁人肺腑,吃起來可口不塞牙,流到碗里的餡液很快就定了一層油。味美適口,肥而不膩,吃后余香久存不散。
安新縣大慈閣香油
大慈閣香油的產地是在河北省保定市。大慈閣香油歷史悠久、貨真價實,數百年來一直采用傳統的小磨工藝,是保定有名的老字號香油。
白肉罩火燒
白肉罩火燒,是保定的名吃之一,在中華旅行社出版的《中華小吃》中,它赫然醒目。它還是保定名樓義春樓的主要名吃之一。它的制作工藝精湛,挑選新鮮的豬肉,經反復沖洗熬制,并將煮熟的肉片切成薄片,再配以撕成彩云狀的火燒,用開過頭湯反復澆制而成。它的吃法講究三吃六味,即以白肉罩火燒配合不同的輔料,便可以吃出不同的風味來,真是讓人回味無窮。它的營養價值更是值得一提,既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又不含過多的脂肪,白肉罩火燒真是又解饞又健康的食品。
淶源縣冰糖葫蘆
保定的冰糖葫蘆在省內遠近聞名,有一年還進入了央視春節晚會的現場;種類也很齊全,有山楂的、山楂加紅豆沙餡、山楂加綠豆沙餡、全山藥的等等,款款誘人,較貴的也不過3元一串,當地很有名的字號是糖葫蘆王和呂記。
淶源縣白洋淀松花蛋
久負盛名的白洋淀松花蛋個大味美,是佐酒小菜中的上品。白洋淀松花蛋以個大、風味獨特和營養豐富而著稱。蛋體晶瑩,形似琥珀而富有彈性;切開蛋體,蛋黃粘度適宜,濃而不滴,清香撲鼻,味美適口,食之不膩,容易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