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到塞外青城呼和浩特,風(fēng)味美食游也應(yīng)是旅游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旅游六要素(行、游、住、食、購、娛)中不可無食,“民以食為天”嘛。
論起呼和浩特的風(fēng)味美食,不能不先說稍美和莜面。
稍美、莜面是呼和浩特地區(qū)最有特色的兩種主食,新城、舊城許多餐館都經(jīng)營。
稍美:亦作捎賣、稍麥、燒麥。把面搟成薄皮,墊粉面碾邊成荷葉狀,然后包以鮮羊肉餡,捏成石榴狀,上籠蒸熟后,晶瑩透明,味極鮮美。早年都在茶館出售,故稱“捎賣”,也因其邊稍如花,故稱“稍美”。歸化城稍美早在明清之際便成享譽塞外乃至京師(北京)的馳名美食品牌了;現(xiàn)以舊城大北街“麥香村”(百年老店)特制營銷的稍美最為著名。
莜面:即燕麥面,有“三熟”之說,即麥粒要炒熟,和面時要用滾開水燙熟,成形后蒸熟。莜面食品耐餓,是勞動人民最喜愛的食品。俗諺云:“三十里的莜面四十里的糕,十里的蕎面餓斷腰”。莜面高蛋白、低脂肪,含多種微量元素,為天下糧食營養(yǎng)之王,常食有益于心血管病、糖尿病患者的康復(fù)保健。莜面食法與季節(jié)有關(guān)。春、夏季多用涼菜調(diào)拌,如山藥絲絲、水蘿卜、黃瓜等新鮮蔬菜;秋、冬季則用羊肉湯、腌菜湯等調(diào)拌。食用時均以油熗辣椒末調(diào)拌,香辣可口。莜面食品的做法也很多,主要有搓魚魚、窩窩(貓耳朵)等。武川莜面是最為有名的。“武川燜三寶”(莜面、山藥、羊肉合燜一鍋)是飯菜合一的精品美食。
主要食品還有糕。特別是在婚禮壽誕時,非吃糕不可。糕有以下做法:
油炸糕:捏成皮包上豆餡或菜餡炸熟,也可直接炸成片狀蘸糖吃。
素糕:蒸熟揉好后的糕直接佐以燴菜或燉肉帶湯食用。
此外還有以下幾種常用主食:
蕎面饸:將蕎面和好壓成饸?潰?澆肉湯食用。蕎面可“食療”糖尿病,不過據(jù)《本草綱目》介紹,蕎面類食品不宜與羊肉同吃。
呼和浩特市的副食品主要有牛、羊、豬肉,其次也有雞、魚、駱駝肉、驢肉。蔬菜則主要有土豆、長白菜、圓白菜以及夏令乃至四季各種新鮮蔬菜。
呼和浩特市的酒類主要有:
白酒:亦稱“燒酒”,以高粱酒為最佳,主要地產(chǎn)的有金元呼白、成吉思汗酒等;當(dāng)然,區(qū)內(nèi)其他盟市進貨的河套系列、奧淳系列的白酒亦頗受歡迎。
呼和浩特市人喜飲磚茶(吃稍美時必喝),也有人飲花茶。市內(nèi)飲奶茶的也不少。奶茶系蒙古族的常備飲料,用牛奶加磚茶熬成,飲時可加鹽。赴蒙餐館就餐,吃蒙古包子(蒸羊肉餃)、蒙古餡餅,奶茶是少不了的。
呼和浩特市地區(qū)特色的名菜有:
涮羊肉:將鮮羊肉切成薄片,放火鍋內(nèi)燙熟后,蘸芝麻醬、香菜、腐乳等佐料食用。很多蒙、漢、回族餐館均有特色經(jīng)營,其中“小肥羊”為精品名店。
手扒肉(亦作“手把肉”):系蒙古族佳肴,即將大塊鮮羊肉煮制,鍋開后就可食用。新城西街的瑪拉沁飯店特制的手扒肉鮮美無比,頗具特色。
烤羊腿、烤羊排:市內(nèi)多數(shù)飯店都有營銷,蒙古大營、敖包相會酒店和世紀興隆美食廣場推出的此類名菜頗受食客歡迎。
烤全羊:內(nèi)蒙古飯店、新城賓館等高星級飯店和草原旅游點向貴賓團游客推出,每只在1500元左右。
過油肉:瘦豬肉(以里脊肉為最好)加蛋清粉面,抓勻后過油,然后再炒一下,鮮嫩味美,極受歡迎。這道大眾菜,除清真餐館外,市內(nèi)絕大多數(shù)餐館都“拿手”推出。
和林燉羊肉、托縣黃河鯉魚和哈素海鮮魚佳肴更聞名遐邇,有專營店推銷。
呼市的風(fēng)味小吃品目甚多,頗具特色。如:
豆腐腦、粉湯、羊雜碎、醬牛肉、油茶面、爆肚兒、涼粉兒、大力丸(亦稱“大留丸”,泡開的蠶豆加五香面煮熟)、蓮花豆,還有白焙子、三角、油焙子、香油、蜜麻葉兒、油旋兒、“牛舌頭”、小米面甜窩窩、小米面混合玉米面煎烙的“攤黃”等面食類食品。
朋友們,欲盡情品嘗呼和浩特市價廉物美、地道正宗的風(fēng)味美食,勸大家還是去舊城北門外或新城西鳳美食街、東影南北路走一趟,定能讓您大快朵頤。雖說“民以食為天”,但“國以民為本”,可不要貪吃、吃壞肚子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