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東土臘肉:臘肉,全國比比皆是,唯有巴東土臘肉獨(dú)具特色。每到冬臘月,土家族人民都有殺年豬過年的習(xí)俗,一般殺一二頭,也有殺五六頭的,為了便于常年保存,將年豬宰殺后,先用鹽將肉腌一星期左右時間,待腌透后,置火炕上用桔皮、香蒿等香味物點(diǎn)燃煙熏至臘黃,桔皮、香蒿等香味一同熏入肉中,吃時將肉皮火燒水煮,伴大蒜、辣椒炒,或做成火鍋,有一絲淡淡的煙熏味。保存好的臘肉可存放幾年不變味不生蟲,不變味,煮熟后,奇香無比,切成的片,顏色細(xì)泣分明,尤以瘦肉最為好看,深淺紅色相間,食之回味無窮。
泡菜:將新鮮的白菜、包菜等洗干凈放入壇中,加入泡菜水封閉浸泡,一般三、四天之后菜即泡酸,撈起可生吃,也可伴炒牛肚、羊肚或各種肉類,吃到嘴中滿口生津,味道鮮美,是當(dāng)?shù)厝撕芎玫囊坏老戮撇。泡菜水的做法:用開水涼冷,加入花椒、鹽、酷、大蒜,姜,木槳果、紅糖,胡椒等佐料,倒入壇中封閉,一個星期左右水即發(fā)酸。巴東的泡菜水一般都是祖?zhèn),即父輩的泡菜水傳給子輩,然后又傳給孫輩,泡菜水年代越久,味道越鮮。在巴東,農(nóng)家的泡菜水超過 100年的屢見不鮮。有的農(nóng)家子女與父母分家時,家中的任何財產(chǎn)都不要,只要一碗泡菜水。
苞谷酒:土家人用自家產(chǎn)的苞谷為原料釀酒,有的加入少量蜂蜜,喝起來香甜可口。酒的度數(shù)很高,大多在50度以上。神農(nóng)溪纖夫冬天在下水之前,總要喝上一兩口,暖暖身子,倍添精神.
渣大椒
渣大椒為土家族的一種特色菜肴,尤以巴東野三關(guān)一帶為最佳。多在農(nóng)歷的白露后制作。其方法是將鮮紅大椒洗凈,剁碎后,拌適量苞谷面和食鹽,佐以花椒、柑子皮拌勻后,放入泡菜壇中,壇口蓋上菜葉或芭蕉葉,然后用竹片將其卡緊,再倒置于石頭作的石盆中(也有用瓷盆和木盆的),放上水,以隔絕空氣。自有了薄膜以后, 一般就用薄膜紙蒙上壇口,捆緊,蓋上蓋盆,加上履水,月余后即可,或燜、或蒸后再炒了食用,色微紅、酸辣味十分特別,尤以同土臘肉一起炒作,食時會更加爽口,增加飯量。
羊肉大面
巴東羊肉大面,以碗大而聞名,又以肉嫩、湯辣、味鮮、不膻不膩,因其選料精細(xì),制作講究而獨(dú)具特色。它以本地山羊肉為原料精制而成,《巴東縣志》載“山羊作脯與鹿
同美”。制作方法是:將羊肉剔骨,洗凈,切成銅錢厚的薄片,置鍋中煮至八成熟,成淡白色后撈起,再將干紅辣椒末(不能用辣椒粉)、姜末、大蒜末、花椒、豆瓣醬各適量放入,化豬油、化羊油、香油各一等份混合一起,炸成紅油,然后將八成熟的羊肉片倒入燴熟,置于文火之上待用。另將羊骨加八角、桂皮、茴香、陳皮等香料適量熬成湯,同稱“鹵水”,置于文火之上保溫待用。當(dāng)客人要食用時,便將堿水面條煮熟撈起,盛于碗中,配上羊肉湯和羊肉臊子,放上一點(diǎn)香菜即可。
其特點(diǎn)是紅、白、綠相間,不僅色、香、味俱全,誘人食欲,而且有滋陰補(bǔ)腎之功效。
合渣:是巴東土家常用便菜。將黃豆浸泡發(fā)脹,用石磨磨成細(xì)漿,文火煮沸,拌萊屑、食鹽即成,稀稠自便,具有不損黃豆全部養(yǎng)份之優(yōu)點(diǎn)。巴東縣城合渣餐館甚多,尤以“張官合渣”最為著名。
野菜系列:有椿頭、野韭菜、野生蕨菜、野生木耳、野生香菇等。綠色產(chǎn)品,有一股淡淡的香甜味。
若您有機(jī)會來神農(nóng)溪,到農(nóng)家去做客,淳樸熱情的主人定會高興地拿出自已釀的苞谷酒,做幾道農(nóng)家小菜,燒一個臘肉火鍋,與您對飲幾杯,那情那景那味,我想您一定會終生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