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滿族人家主食以面為主,主要原料是麥子、玉米、高梁、粟、糜等。清代沈陽滿族稱面制品為餑餑,有薩其瑪、綠豆糕、蜂糕、豆面卷子(俗稱“驢打滾”)、蘇葉餅、園長餅(牛舌餅)、小圓餅(九羅餅)、打糕、淋漿糕、炸糕等,品種繁多,制作精美,風味獨特,聞名于世,有“滿點漢菜”之譽。
沈陽滿族粥、飯有小米飯、黃米飯、粘高梁米飯、高梁米水飯、小豆甜粥、豌豆粥、杏仁粥等。在盛夏喜吃一種別具特色的酸湯子,又名酸姜子、酸渣子等是用苞米浸泡發酵,然后磨成水面,去其渣,使其液汁沉淀,用手擠在鍋中,成條狀,煮熟后放涼水中浸泡,食之微微爽口,是深受歡迎的消署食品。
以上主食以面食為主,最大特點是粘、甜、涼。粘谷糕,即“撒糕”,以黃米面制成。夏季用蘇子葉包好放在鍋里蒸,味道清香鮮美;冬季包上豆餡,俗稱“粘豆包”,放在外面凍貯,隨吃隨蒸,既方便又保持鮮味。用黃米面炸后裹蜜的蜜果子,用雞蛋、面和蜂蜜做的蜂糕等,是沈陽滿族喜吃的甜食。他們還喜吃奶和奶制品。
盛京內務府每年制蜜餞山里紅、梨、李、杏等果脯,是沈陽滿族愛吃的蜜制佳品。此外,松子、榛子、香瓜、葡萄也是他們喜食的果品。
沈陽滿族菜肴以肉食為主,其中主要是豬、羊。烹調方法很多,主要有燒、烤、燉、煮、炒。節日多食豬、羊肉。豬肉煮熟,切成片謂白肉,用豬血和腸制成血腸,沈陽市西華門那家館的白肉血腸歷史悠久,很有地方風味,名噪全市?救樨i,燒仔豬,烤全羊,都是歷史名菜。采集的野菜蘑菇、木耳、猴頭,也是席上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