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鎮特產:
青梅5、6月份上市。
甜桃、蜜梨6、7月盛產
曬紅煙9月底新煙銷售
杭白菊10月底11月初新菊上市
羊肉冬至后的羊肉味道最為鮮美
新米酒11月至次年4月
烏鎮美食:
用嫩艾、小棘姆草等揉入糯米粉中做成呈碧色的團子,過去烏鎮人用它掃墓祭祖,但現在更多的是應令嘗新,青團作為祭祀的功能已日益淡化。
青團流傳百余年,一般無餡。前些年曾出現過多種甜咸餡料的青團,如豬油玫瑰青團、黑洋酥青團、鮮肉青團等,但最受歡迎的卻仍是本色的實心青團,也許是它最能體現春天的純凈氣息吧。
臭豆干全國都有,但烏鎮的臭豆干卻別具風味。它是用上好的豆干泡制20多個小時而成,而且絕不用化學制劑,只用傳統老鹵泡制,所以沒有異味,香得純正。傳統老鹵得來非易,有的店家的老鹵已用了數年,每年都添加菜梗、筍根,為防止變質,還不時用燒得通紅的鐵鉗放入鹵中殺菌。
將臭豆干在菜油中油炸,串在竹簽上,抹上豆瓣辣醬,便是讓人難以釋口的美味。現在也有飯莊把臭豆干清蒸的,還美其名為“千里飄香”,其實,喜歡臭豆干的食客是根本不顧忌用什么名稱的,只要臭得徹底,臭得純粹。
定勝糕的由來也有一個傳說,據說是古時烏鎮人民為迎接打仗得勝回來的將士而特制的一種點心,定勝糕的顏色緋紅,就象征著戰爭的凱旋。后來,因為烏鎮自古以讀書為榮,古時讀書人考狀元,親朋好友便都要做幾籠香甜柔軟的定勝糕送行,表達金榜題名的良好祝愿。
定勝糕的形狀為荷花狀,外層是精制的香米和糯米粉,米粉細而均勻,里面是豆沙餡,中間混有少量白糖和桂花,味道香糯可口,甜而不膩。
烏鎮糕點以姑嫂餅最有名,姑嫂餅的出名一來是由于它的傳奇故事,二來是因為它咸中帶甜,油潤麻香,入口酥、松、糯的鄉野風味。
姑嫂餅在烏鎮至少已有數百年生產歷史了,在清乾隆年間烏鎮同知董世寧原修、盧學溥續修的《烏青鎮志》卷二十的“土產篇”中就有它的“傳記”:“用極細麥粉和糖及芝麻印成圓餅,有椒鹽者,有白糖者,味甘而潤,遠近著名。”
舊時烏鎮釀酒業十分發達,明時有釀酒作坊20余家,尤以高公生、順興、永盛三家最為著名。現僅存高公生糟坊,原名高公生醬園,始建于明朝初年。所產“烏鎮”三白酒以其香氣濃郁、酒味醇厚、入口柔綿、回味爽凈、余香不絕而名聲遠揚,數百年來一直風靡江南一帶,經久不衰,曾被列為皇室貢品,被譽為烏鎮人的美酒。
烏鎮牌米酒目前有三個產品,分別為55℃的三白酒、12℃的白糯米酒、以及4℃的甜白酒。這三種酒都是采用傳統工藝,經手工釀制而成的。
烏鎮人稱喝茶為吃茶。薰豆茶又稱烘豆茶。豆茶的主要原料是薰豆。薰豆是烏鎮特有的加工方式,選用秋季上好的嫩晚黃豆,以香粳豆為佳。將新鮮晚豆在淡鹽水中煮到半熟,撈出后瀝干,然后盛在鐵篩中,架在炭火上烘薰。用來烘薰的必須是炭火,不可用柴火或煤火,否則會沾染煙火氣和煤氣。文火烘薰至青豆表皮起皺,有香氣逸出即可。這樣烘成的薰豆,熟而不焦,酥而不硬,清香可口,余味無窮。
薰豆茶還得有一些輔料,如桂花、炒芝麻、橙皮、蘿卜絲、蘇子、炒柏子等。桂花香氣馥郁,芝麻補血,橙皮通氣,蘇子則有降氣平喘、化痰止咳之功效。獨特的主輔料相配,薰豆茶遂成為一道富有滋補功能的待客上品。飲用時,客人可根據喜好,放少量鹽粒以吊味。
白菊又稱杭白菊、甘菊,是我國傳統的栽培藥用植物,是浙江省著名藥材“浙八味”之一。經現代醫藥理證明:其具有止痢、消炎、明目、降壓、降脂、強身的作用。可用于治療濕熱黃疸、胃痛食少、水腫尿少等癥。以菊湯沐浴,有去癢爽身、護膚美容的功能。現開發的杭白菊系列產品有:菊花白酒、菊花晶、菊花茶等。
烏鎮的白菊花瓣潔白如玉,花蕊金黃,配以美器,泡茶色香味俱佳;以花入肴,亦是烏鎮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