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平米粉
類似千張的做法,制成圓圓的薄片后隨意地卷起,切成幾段蘸調料吃;云吞面包得很實惠,肉質松軟,肥而不膩;還有一種荷葉包的豬肉粽子,把肉剁成小塊熬成很濃濃的味道,用蒸熟的糯米裹住。打開后荷葉的清香和糯米的香氣讓我食指大動,咬一口,里面的汁像灌湯包一樣流出來。老板娘看我狼吞虎咽的吃相,笑得兩個大金牙也格外燦爛。
飯后坐18路車直奔孫中山紀念公園。整座公園設計巧妙,大門設有國父拄著手杖的雕像,面容安詳平和,風衣右下角有被風吹起的皺褶,面朝北注視著中山市區。塑像很高,我沒有找到落成紀念,加基座大概一百米的樣子。雕像周圍用白色欄桿連起,周圍種了成排的松拍,郁郁蔥蔥,寓意偉人萬年長青。旁邊有華表,襯著白色欄桿和黑色雕像,華表前有一個牌坊式的建筑物,上面鎦金鑲著“孫文紀念公園”。
沿臺階拾級而上,從兩側通道進入,園內有國父親筆題字的“后來居上”,香山和水簾洞是人工造的景,特別是水簾洞,在以紀念國父為主題的公園內顯得那么滑稽。出了門不遠處是中山體育場。說來也巧,今天正舉辦一場服裝展銷會,進去逛了一會兒就出來了,跟物資交流會差不多。
晚上去孫文西路步行街的“霸王花桂林米粉店”,老板推薦店里招牌菜:桂林米粉湯。用蕃薯、綠豆分別磨成面制成粉絲,和桂林米粉一起煮成一大海碗,配老火湯,很實惠,味道一般;
皮蛋瘦肉粥
早就聽說廣東人愛喝粥,也多次聽這道粥的名字,端上來才知道皮蛋就是松花蛋,害我被朋友暴笑一頓;
咸魚臘味飯
一種煲仔飯,將米放進小砂鍋里蒸熟,上面放臘腸、咸魚塊和青菜作點綴。幾天沒吃米飯自然覺得這道菜特香。
吃飽了去步行街伸展筋骨,三條街的店鋪對體力是個不小的考驗,我和朋友一家一家轉過來,十點還沒逛完,決定先撤,明天繼續。